据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主任王红心介绍,本月10日至14日的大潮是今年海南省第一个天文大潮,虽然近日有冷空气扩散影响海南岛,但不会产生异常增水,此次天文大潮对海南省影响不会很大。
据悉,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已于9日向省有关部门和沿海有关市县发出了高潮位预警,提醒有关部门做好防潮工作。截至11日,儋州、临高等地未发生灾情。
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高工李文欢介绍,潮汐现象是海水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涨落运动。正常情况下,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月球和太阳的作用力相互叠加,形成朔望大潮。2004年底,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和月球绕地轨道平面(白道)重合,日月共同作用的效果更加明显,使得2004年和2005年成为天文大潮高值年,这种情况每18.6年会出现一次。
据了解,北部湾海域在2004年6月、7月、12月均出现了天文大潮。2004年6月6日,洋浦沿海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水位53厘米,海边部分民房被淹。
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提醒公众,潮位状况始终处于海洋部门监测之下,天文大潮属正常现象,只要沿海有关部门和群众准备充分,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潮措施,就不必过分担心。
据预报,海口西海岸12日高潮位出现在早8时38分前后,13日高潮位出现在早9时30分前后,有兴趣的市民游客可前往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