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04年,全省生猪产销形势呈现历史上少有的好局面。生产稳步发展,生猪和猪肉市场销售活跃,农民养猪收益创历史最好水平。预计年末猪存栏达到1455.4万头,其中可繁殖母猪存栏达125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10%,全年生猪出栏1877万头,增长7%;猪肉产量170.7万吨,增长8.7%;农民出栏一头生猪平均利润250元左右,比上年提高30%。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受禽流感影响,禽肉消费受冷落,消费者转向消费猪肉产品,市场对生猪的需求大增。二是根据我省产销变化规律,2004年正处于盈利周期,加之猪价比往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养猪利润看好。三是省外需求明显增加拉动我省生猪生产发展。我省由于是无疫区生猪及其产品省外和国际市场销售看好。
展望2005年,我省生猪生产仍将是平稳发展的一年,猪饲养量和产品产量增幅可保持在3%左右,比上年略有降低。生产效益有所回落,进入微利周期,特别是饲养母猪的效益回落比较大。规模化生产的趋势将更加明显。
有利条件:一是饲料资源比较充足,价格稳中趋降。据调查,去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25万亩,比上年增长5.1%,总产量1954.4万吨。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401.2万亩,增长11.6%,玉米产量1274.3万吨,增长36.9%。玉米产量供略大于求,加之东北地区大豆丰收,豆粕产量也会有增加,因此饲料供给是充足的,价格平稳或有所下降,对养猪生产发展有利。二是中央、地方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逐步到位,加之去年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扬,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其对畜产品特别是猪肉产品的消费将明显增长,有利于生猪和猪肉价格平稳。三是我省对发展畜牧支持力度明显加大。2004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11月省委、省政府又召开了促进畜牧业发展座谈会,明确了建设畜牧业强省的发展目标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转变生产方式、良种繁育、疫病控制、信息服务和增加投入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扶持措施,为促进养猪业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制约因素:一是猪价有所回落,生产效益比上年有所下降。由于去年养猪高利润趋动,全省养猪数量增长较快,特别是可繁母猪增幅较大,据2004年前三个季度统计可繁母猪已达120万头,同比增长了10.5%,且陆续进入产仔高峰。随着新年、春节消费旺季过后,省内对生猪需求下降,以及去冬今春补栏生猪集中出栏,结合我省生猪产销周期性变化规律,预计今年夏季我省可能出现2到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亏损期,全年养猪将呈现微利态势。二是就全国养猪形势看,生猪及其产品价格也呈下降趋势。到2004年10月生猪价格结束了连续15个月的上升,已出现连续三个月的小幅回落,这虽然有饲料和仔猪价格回落导致生产成本下降的因素,但整体上生猪生产略大于需求的态势已逐渐显现。三是疫病风险仍可对养猪生产构成一定威胁。目前的暧冬天气,易使各种疫病多发,如不加强防治很有可能因为疫病原因给生产造成损失,加大养猪风险。
建议今年养猪生产应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猪群结构,淘汰低产母猪,改良品种,生产市场需求较大的三元杂交商品猪;转变饲养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强饲养管理,向科技和管理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