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明年将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更好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明显增效、农民持续增收,“让公共财政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 此前曾有媒体预测:正在拟订中的2005年一号文件很可能再度锁定“三农”问题。并坚持以“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来指导“三农”工作。
这种预见是有一定道理的。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三农”问题在全国经济、政治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再度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并且提出:明年各项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已经实行的政策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随着国家财力物力的增强,还要逐步加大支农力度。
2005年即将来临,回首一年来中央的战略决心以及盘点近期有关“三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点:“三农”问题的战略地位,在今后未来几年里会逐年得到更加突出的强化。
历史曾经这样记载: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经济体制改革,都是从农村起步的。解决好三农问题也是历代执政者必须首选的课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肯定“双包”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到最终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再到通过农村改革的成功逐步拉开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社会的全面建设。历史经验表明,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每一次中国社会面临大进步、大跨越前所要解决好的首要课题。 早在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此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如果说,曾经的五个“一号文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那么,从2004的“一号文件”开始,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相适应,中国的农业发展也正稳步进入“第二个黄金期”。
2004年的“一号文件”,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这份被人们称为“高含金量”的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上,抓住了多年来农民收入最难提高的部分。有学者提出,“一号文件”带来的“一减三补”政策是新一届中央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亮点。“一减”是指在5年内全部取消农业税,同时取消有20年历史的除烟叶外的所有特产税;“三补”是指对农民进行粮食直接补贴、良种和农机补贴。
不管是农业税免征,还是各种逐步增加的“涉农补贴”,这些都不过是现阶段的具体政策,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也仅仅可以看作是中国稳步进入农业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期”的前奏或序曲。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新一届中央领导显然具有更大的胸怀,“三农”问题和相关的“一号文件”必然也会有更多新的内容,全面缩小城乡差距,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完善农村公共福利建设,新型的农村基层政治管理结构,民主化法治化的农村社会生态等等许多现代化概念,也将会逐步走进中国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