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我区的外来物种除了60多种植物外(外来植物危害本报16日曾作报道),牛蛙、非洲大蜗牛、蔗扁蛾、湿地松粉蚧、淡水白鲳等10多种外来入侵动物也正疯狂地袭击我区,不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导致森林、水域和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焦虑之情溢于言表,“没想到吧,就连我们日常食用的淡水白鲳、罗非鱼也成了外来入侵的‘恐怖分子’!”
地上爬的 所向披靡天敌少
广西师院的李老师是刚到南宁工作的北方人,今年5月份到凭祥游玩时,发现了一件趣事:当地的“田螺”会上树!但当地人对李老师的发现早已习以为常。李老师从居民口中得知,这种相貌丑陋的“田螺”其实是非洲大蜗牛,它可以咬断各种农作物。他们为了铲除该“田螺”,几乎什么招都用上了牞可是它依然不时出现在居民的视野里。
记者了解到,非洲大蜗牛上个世纪30年代在福建厦门被发现,当时主要是作为人类的食物、宠物以及动物的饲料等用途,后逃逸为野生。其卵体和幼体可随观赏植物、木材等传播,还可咬断各种农作物的幼芽、嫩枝、嫩叶、树茎表皮,可谓“所向披靡”。专家介绍,非洲大蜗牛繁殖力强,一次产卵数达100~400枚,而且生长速度快,5个月即可交配产卵,可活5~7年。
此外,它还有一项绝技——可以“变色”,遇到不良环境就进入休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生存几年。非洲大蜗牛在广西一半的地区有分布,数量极多,不但给当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在地上“称雄”的还有一位“青蛙王子”———牛蛙。“牛蛙是1959年被引进我国的,现已遍布广西全境,由于天敌较少,它旺盛的生命力排挤了本地两栖类,使之面临减少和绝灭的危险,同时对一些昆虫种群也存在威胁。
天上飞的 “空中精灵”有一手
今年7月,我区专家到梧州、河池和北海等地考察,一走进农田,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吓了一跳:大量甘蔗、香蕉、玉米等农作物皮层、茎秆被蛀食得面目全非,而一些农作物刚长出嫩芽、新根就被蚕食!当地的香蕉农户反映,因防范措施不力,香蕉被香蕉蛾“叮咬”,本来可以卖个好价钱的香蕉因“长得不好看”,卖得很贱。
原来,在当地“称王称霸”的是蔗扁蛾(又称香蕉蛾),1987年随进口的巴西木进入广州,随着巴西木在全国的普及,蔗扁蛾也随之扩散。由于蔗扁蛾活动能力极强,而且“胃口好不挑食”,可寄生植物达60余种,与广东为邻的广西深受其害,河池、梧州等地的香蕉、甘蔗、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备受摧残。
更让专家们担忧的是,蔗扁蛾虽然分布区不到广西1/4,但有逐步蔓延之势,繁殖很快,数量较多,对经济和生态有严重的潜在危害。
12月14日,记者在区环保局自然环境保护处得知,在空中作怪并对我区造成较严重经济损失和生态危害的,还有另一种空中“精灵”——湿地松粉蚧。湿地松粉蚧在我国刚改革开放就从美国来“淘金”了,而且天生就是湿地松的“克星”,也是因此而得名。薛跃规博士调研发现,该虫可以忍受冬季低温,说明有北上发展的可能性。“湿地松粉蚧还是‘偷渡大户’,在我国海关进出自如。它主要寄生在从美洲引进到国内的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等松树中,而到当地还欺负‘地头蛇’马尾松、南亚松等。”广西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生小贾还颇幽默地说,“玉林、梧州等地深受其害,2003年湿地松粉蚧危害广西松树面积约9.6万公顷。”
水里游的 盘中美食亦可忧
今年国庆节期间,广西水产研究所专家周解等到上思、崇左等十万大山一带考察。当车子行驶在当地柏油路上时,专家们发现公路两边有些鱼塘被人围得水泄不通,当时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呢,细看原来是当地的渔业养殖户趁着过节打鱼拿到市场去卖。“因捕捞上岸的淡水鱼长势非常好,特别是淡水白鲳、罗非鱼,每条都‘水灵水灵’的,养殖户兴奋不已。”周解回忆道。
周解说,当时他看到这个情形,心里很担忧。原来淡水白鲳、罗非鱼也是“不祥之物”,是生物恐怖分子“外国兵团”的成员之一。
周解告诉记者,早在2002年,中国社科院就有专家到广西十万大山考察鱼类资源,当时罗非鱼、淡水白鲳、野生大口鲇就被确定为外来入侵物种,可没料到,现在当地的养殖户还在大量养殖。“不过也可以理解,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罗非鱼因生长快、产量高而作为优良淡水鱼品种得到迅速推广和养殖,它们抗病力好、食性杂,养殖户喜欢。”在介绍它们好的一面的同时,周解还向记者揭了它们的“老底”:罗非鱼食性杂、竞争力强,如果像福寿螺一样丢弃野外,经过一段潜伏期,可能会对当地原有野生鱼类多样性造成影响。
“淡水白鲳和‘食人鲳’是同一科类物种。”周解还告诉记者,淡水白鲳食性杂,较喜欢吃“荤的”,是食肉性动物。要是在野生环境下形成规模群体,同样将对土著种类产生较大影响,现在它们没有大开杀戒,是因为淡水白鲳现在仅在广西的养殖户中推广,暂时还没有多少被丢弃在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