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蟹落市,对本地市场冲击减弱
太湖蟹大量低价抛售,如今只剩不到三成
经销商开始“囤积”太湖蟹以供春节市场
本报讯 少见的暖冬气候和螃蟹大丰收的现状,使得太湖蟹的销售持续低迷,至11月底仍有七成太湖蟹“压塘”。然而经过前一段时间蟹农的低价抛售,加上外地蟹纷纷落市,对本地蟹的冲击减弱等原因,记者昨天再次前往太湖地区采访时发现,近日太湖蟹的销售开始“回暖”,大量上海等地蟹贩涌入,差不多每一个蟹贩的“吞吐量”均在3000余斤左右,甚至出现了经销商趁低价大量收购,放入太湖囤养以供春节销售的迹象。为此有关业内人士分析,蟹价在20日前后“翘尾”应该不成问题。少见“丰收年”缘何太湖蟹滞销?
今年太湖蟹迎来了少见的“丰收年”。据介绍,往年太湖水面养蟹亩产最多达到100斤,而今年大多在200斤左右,其中渡村镇一蟹农最多亩产量为210余斤。不仅如此,受科技养殖等因素影响,太湖蟹的产品规格普遍偏大。然而这种“大好形势”却遭遇了从未有过的尴尬局面:销售价格持续低迷,平均比往年同期下降了30%,怀有“惜售”心理的蟹农纷纷采取“压塘”待销等方式进行应对,以致太湖蟹到11月底还有近七成养在太湖里。
而说起太湖蟹滞销的原因,吴中区水产畜牧局沈亚夫副局长分析认为,一般来说,“西风起、蟹脚痒”,此时,蟹油足肉多的大闸蟹鲜美可口,可谓最佳的食蟹时间,只是今年的“西风”却迟迟未起,气温长期处于较高水平,食蟹的氛围与气息一直不浓。而今年各地河蟹均较往年产量提高,价格低廉且货源充足的外地蟹对本地蟹的销售冲击很大。而往年外地蟹上市早、落市也早,但今年受暖冬影响,落市时间推迟,加上一般同规格的外地蟹比本地蟹价格要低30%,因而对本地蟹冲击极大。蟹农大量抛售蟹价进入“低谷”
记者昨天走访横泾、东山等地的蟹农时获悉,担心太湖蟹卖不掉,而在湖中多养一日便多增加一些成本,不少蟹农为了“保本”,开始低价抛售:往年这个季节的太湖蟹至少要卖105元/500克,今年只有50多元也肯卖了。目前一般中等规格的太湖蟹湖面收购价差不多在30―40元/500克,也有不少“心急”的蟹农20多元/500克也肯“出手”―――太湖蟹的价格降到了“低谷”。
据太湖水产有限公司仇文忠总经理介绍:进入12月以来,太湖蟹的“吞吐量”开始增加,一直以来均很少露面的上海等地的经销商频频出现,最近几天更有“大量涌入”的趋势,而差不多每个蟹贩的统购数量都在3000斤左右,更有不少上海铜川路经销商大量收购后,开始在太湖里租借网箱准备囤养,以供应春节市场。记者了解到,经过一段时间的低价销售,目前东山杨湾港、东蒿咀一带规格大的螃蟹差不多销售一空,而中等规格的蟹在横泾一带还剩四成左右,东山等地略少,在二成左右。太湖蟹还剩“三成”价格可能“翘尾”
相对外地蟹来说,太湖蟹的特点是“上市晚,落市迟”。而往年抓住外地蟹卖空,本地蟹源仍源源不断且“奇货可居”的空当,太湖蟹农可谓大赚一笔。然而今年“暖冬”的异常气候加上各地螃蟹大丰收给本地螃蟹市场的一场“冷霜”却让蟹农们始料未及。“方寸大乱”的蟹农只得低价抛售。
上海市场是太湖蟹的主要消费对象。据业内人士分析,前一段时间,本地蟹市鲜见上海经销商“露面”,主要是价格偏高的因素。而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外地蟹“落市”,货源紧缺,太湖蟹的价格又进入最低谷,上海“经销商”纷纷趁机涌入也就不足为怪。但随着外地经销商的大量“吞购”,加上太湖蟹低价抛售后,所剩已不多,而气候偏暖,将食蟹期延长。种种迹象表明,太湖蟹在销售后期因“奇货可居”而出现价格“翘尾”差不多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