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未经过加工的才叫鲜奶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期发布的一项新规定称,凡是经热加工处理的预包装食品,产品名称不能以“鲜”字来命名。但这个将在明年10月1日实施的新标准遭到了不少来自饮料、乳业方面人士的质疑,而大部分消费者却对此反应一般。
■编制单位:新标示针对“纯”“鲜”假概念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期发布的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GB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将于明年10月1日实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应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标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当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已规定了某食品的一个或几个名称时,应选用其中的一个,或等效的名称”。同时与之配套出版的《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进一步强化了食品标签的真实性,凡是经热加工处理的预包装食品,产品名称不能以“鲜”字来命名。如牛奶不能命名为“鲜牛奶”,果汁与饮料须明确区分,名称不能混用。因此,届时“鲜”字很可能在大多数果汁饮料的标签名称上被剔除。通俗地表达《指南》的意思,就是说原生奶才能叫鲜奶。对此,《指南》的编制单位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制定这样的标准,是因为现在的食品标签混乱,特别是乳品、饮料业,喜欢用“纯”、“鲜”等概念作为卖点,误导消费者。
■奶品协会:新标准处理不当,会伤害现有的巴氏杀菌奶企业
该标准“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部分奶协都对该标准提出了质疑。广东省奶业协会副理事长王丁棉说,按照该标准的意思,从明年10月1日起,目前在市面上常见鲜奶将不能以“鲜奶”的名称出现,而是以“巴氏奶”的名称出现,也就意味着“鲜奶”名称存在于市场的巴氏杀菌奶将被强制改名。据了解,目前巴氏消毒奶收购原奶的成本约为3500元每吨,而用进口奶粉的还原奶的成本不及2200元每吨。成本相差悬殊,拥有牧场的企业毫无价格竞争优势。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将加大对还原奶的投资,而逐渐减少巴氏消毒奶的投资,这将影响整个养牛业的发展;四川乳业协会的负责人则表示,他们将汇集意见后转交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保证“鲜”字不退出奶品市场;而上海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佳升认为,有关部门制订的《指南》忽视了一点:美国联邦法规101部分同样有文字说明,巴氏杀菌奶是个特例,在美国巴氏奶即指鲜奶。
中国奶业协会会长刘成果指出,鲜奶标志在国际上早有先例,加入世贸后,我国应在这方面与国际接轨。最典型的奶源大国———美国就有鲜奶标志,对液态奶原料有明确的规定。日本虽算不上奶源大国,但也有鲜奶标志,并规定还原
奶制品必须在包装上注明“再制奶”。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人坦言,我国不是没有复原乳标示法规,国家标准中已有强制条款,如我国1999年批准发布、2000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GB5408.2-1999《灭菌乳》中,强制条款中明确规定:“以复原乳为原料的产品应加以标示”。就是说,在市场上销售的,以复原乳为原料的液态奶必须在产品标签上有所说明,然而,从现实情况看,部分企业没有认真执行这些强制规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相当于技术法规,然而,这个标准自实施以来,不仅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执行,而且有关政府部门也没有对此进行监管,最终的权益被侵害者则是广大的消费者。这种状况似乎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了。
■消费者:该买什么还买什么
记者在部分超市发现,“鲜牛奶”的标志随处可见。据了解,常见的牛奶主要分两种,被称为“鲜牛奶”的巴氏消毒奶,是将生奶加热到75℃至80℃,保质期仅在10天左右;另一种是将生奶高温消毒后,保质期在45天以上的常温奶。据了解,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对奶品包装上的巴氏消毒奶、常温奶并不解其真正含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消费者说不出巴氏奶、常温奶或还原奶之间的区别,而业界人士都清楚,所谓的巴氏消毒奶是指,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将奶放置在4℃-10℃冷藏,最大程度地保留牛奶中营养成分,这种奶目前较为流行;而常温奶则是指采用超高温灭菌法,将有害菌全部杀灭,把奶的保质期延长至6-12个月,无需冷藏,但营养物质会受很大损失;第三种就是还原奶奶粉,不得用于巴氏消毒奶,但常温奶、酸奶及其他乳制品可用,但必须标明原料为“复原乳”或“水和奶粉”。在大多数消费者看来,按照他们各自养成的消费习惯来消费奶品似乎更重要,换句话说,他们受到新法规的影响并不大。一位消费者说,平时买牛奶只是注意一下生产日期,在得知“鲜奶”一词将被界定为刚挤出的牛奶后,该消费者不解地问:“那没经过杀菌消毒的奶能喝吗?”而另一位消费者也不知道巴氏消毒的意思,“我们全家一向只喝××牌子的牛奶,这属于哪种奶呢?”事实上,我国部分城市的奶品市场已相当成熟,单纯的价格战或概念论争,似乎都不能改变消费者已保持多年的喝奶习惯,品牌和品质是他们更为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