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四川办事处表示,对双汇冷鲜肉在成都市场的前景仍充满信心。
继双汇冷鲜肉双楠店、玉林店、黄忠店、八宝店等10家店铺无奈关门后, 昨(16)日,双汇成都办事处也正式退出,黯然败退蓉城。
据悉,双汇冷鲜肉在成都市场遭遇滑铁卢已引起双汇集团总部的重视。双汇四川办事处负责人表示,集团已专门成立了鲜冻食品实业部来运作冷鲜肉事宜,将在今年12月启动。据称,目前这个计划已经得到许多经销商的认可,他对双汇冷鲜肉在成都市场的前景仍充满信心。
最后一店6月关门
据了解,在2002年,双汇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绵阳双汇食品老总郭显峰曾放言,3年内双汇集团将再出资3亿元,对四川双汇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达到日供优质廉价原料肉250吨,并在四川建成200个连锁销售网店,实现年总产值15亿元。可不到短短两年的时间,原来双汇在成都开设的近30家连锁店就已所剩无几。
今年6月,位于李家沱的一家标号为172-1的加盟店在经营不善的前提下关门停业,这个店已是双汇在蓉仅存的最后一家店。据业主杨先生介绍,这家店他投资了4万多元。可专卖店开张后,供货经常不及时,品种也不全,进货价格也不稳定。李先生算了一笔账,专卖店一天营业额为400元左右,而一天的盈利却只有60元,而开支又很多,每月800元的房租,加上水电、工商、税务、卫生防疫等支出,一天下来平均开销在50多元,员工的工资都赚不到。
成本上升丧失优势
曾经红火一时的双汇冷鲜肉为何在成都遭遇冷漠寒流?据记者调查,双汇冷鲜肉在进入成都时以低价打开市场,但是随着货源紧张、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双汇不得不提价销售,没有了价格优势,原有的消费者逐渐流失。
双汇生产、销售链出现问题。据原双汇食品绵阳厂方的工作人员介绍,去年“非典”以来,生猪出栏的运输、产量大受影响,货源供应一直不稳定,同时由于今年玉米、大米涨价,导致生猪的生产成本上升,猪肉价格上涨较快。
此外,扩张过快,而品牌理念输出不够也是双汇退出蓉城的致命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