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价涨了那么多,是不是运猪贩和猪肉零售商在其中大赚狠赚——采访之初,记者心里不是没有这样的想法。
为了更真切地贴近事实和真相,记者当了一回“猪贩子”。历经整个贩猪过程后发现,运猪贩要想赚点钱还真不容易,并且风险很大。
10月28日上午,记者搭上了王军(化名)去赤水市收猪的小货车。路上王军对记者说:“收猪的过程挺辛苦的,你受得了不?”记者答:“没问题,一切按你的老规矩办。”
但是3天下来,记者还真感觉“苦”,深深体会到贩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食宿开支,能省则省。运猪车上午9点从贵阳出发,中午2点30分经过桐梓县城后,借修反光镜的时候我们在路边的小吃店就餐,3个人花费30元,这是全程中最丰盛的一餐。
直到晚上12点才赶到赤水市,我们急忙赶到夜市小摊上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顿“肉丝炒饭”。那晚上我们每人的住宿费是20元。29日上午,驾驶员小赵对记者说,这是他多年来随王老板出门住得较高档的一次。
29日下午4点,猪买好装车后从赤水往回赶。晚上7点20分到达习水县城,由于车前轮轴承损坏和附近加油站柴油紧张,只好停车修理并到处找柴油。当晚9点,记者已经饥肠辘辘,于是买来3碗牛肉粉,每人吃了一碗。直到当晚10点,车才离开习水县城。
车经过习水县温水镇后,下起了大雨,路况也越来越差,并碰上多次堵车,直到30日上午8点才赶到桐梓县城。车一直往回赶,直到下午3点,才赶到贵阳市乌当区一屠宰场。
赚钱或亏本,对生意人来说都很正常。但对猪贩来说,承担的风险比想象中要大得多。王军这次买了26头生猪,重的180多公斤,最轻的也有102公斤,个头比往次买的要大些。因为运输过程中要缴纳的各种税费按头计算,按理应该多赚些钱。但这一次恰恰相反。
尽管回来的路上车开得较慢,可到达桐梓县城时,王军还是发现有一头猪死掉了。之后,王军在车上很少说话,记者的安慰也无济于事。到屠宰场下猪时,又发现死了一头,当时记者已不好再多说,只是向王军说了声感谢就离开了。
11月2日凌晨4点30分左右,记者在贵阳某屠宰场采访时,特意找到王军,问及这次生意“进账”时,王军无奈地说:“别提了,亏惨了!”
刘先生夫妇在贵阳市贵乌农贸市场卖肉多年。11月1日下午6点,记者来到刘先生的摊位上,向他了解每天支出和收入的大体情况时,他连声称道:“从买猪到卖肉的各项费用太高了,每天起早贪黑辛苦下来,最多可赚60元左右,有时根本就赚不到钱,甚至还出现过亏本的时候。”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决定11月2日凌晨与刘先生在屠宰场相见。
当晚,记者因担心中途睡着不能醒,所以没敢睡觉。凌晨3点10分,记者打的直奔屠宰场。来到屠宰场时,交易现场已是一片繁忙,宰杀现场血腥味极浓,猪粪臭气熏天。
通过电话联系,记者很快找到了正在买猪的刘先生。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刘先生最后以每公斤13.4元的价格选购了一头大黑猪。前后花了2个多小时,刘先生先后缴纳了屠宰加工费、检疫费、运输费等共60元后,白条猪总算在7点钟运到了摊位上。来不及休息,刘先生马上对白条猪进行肢解,等待市民购买。
11月3日下午,记者回家路上发现刘先生在贵阳市百花小区登高路摆摊卖肉。他对记者说:“怕当天买来的肉卖不完造成亏本,所以摆两个摊位多卖一斤算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