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6日,欧盟第五次扩大条约在希腊雅典城签署,决定中东欧10个候选国塞浦路斯、爱沙尼亚、马耳他、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今后欧洲委员会将对这10个欧盟成员国进行渔业指导。
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淡水养殖始于1969年,当时在卡洛帕奈爱奥提兹建立了鱼类养殖试验站。目前在特罗多斯山区有5个小型养殖场,约生产100吨虹鳟。另外在5个水库里还季节性地利用网箱育肥鳟鱼。
海水养殖始于1973年。除在梅诺设有海水养殖试验站外,目前有12个海水鱼养殖场,其中有3个私人商业海水鱼类孵化场,3个私人商业近海网箱养殖场,主要育肥金头鲷和舌齿鲈。最近还建立了一个养虾场,从事印度对虾和日本对虾养殖。据估计,每个养殖场雇佣100多人。
近年来,塞浦路斯的水产养殖产量稳步增长,2001年约为2300吨,以养殖鱼科和鲷科鱼类为主。
从有限的水产资源数量来看,淡水鱼类养殖扩大的潜力有限。但是海水养殖可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
捷克
捷克全国有120多个水库,总水面2.7万公顷,主要供垂钓用。
为了维持水生资源,捷克建造了湖泊和池塘,目前约有2.4万个,面积5.2万公顷。其中,用于养殖水面占95%。最主要养殖区靠近奥地利边境的波希米亚南部,占全国渔塘总面积的70%以上。捷克池塘养殖技术较先进。鱼的生产是通过妥善利用天然池塘的饵料而不是人工饲料。饲料转换系数为1.6~1.9。池塘鱼类的增产有60%是靠天然饵料。在上世纪90年代减产后,水产养殖产量再次回升,2001年达到2万吨。主要养殖品种为鲤鱼,产量为17421吨,因此,鲤鱼约占该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85%以上。市场销售的活鲤鱼是经过9~12个月的养殖,体重在2公斤以上。其它养殖品种有花鲢、虹鳟、草鱼和丁岁。从事养殖的人员有1900人,2001年养殖产值为5700万欧元。
养殖场生产的鱼类有40万以上供出口。然而水产品的贸易仍处于逆差,2001年水产品出口量为5.5万吨,出口额为6400万欧元。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湖泊面积为1400多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1%,再加上河流水域,内陆水域面积达2827平方公里。
爱沙尼亚水产养殖产量不大。1989年养殖产量达到1700吨,但嗣后产量急剧下降,1996年降至272吨,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转变的影响导致生产和销售困难。但近年来产量呈稳定状态。2001年产量为467吨,产值150万欧元。鱼类养殖主要源于中欧地区传统的池塘养殖,主要养殖品种包括虹鳟(几乎占总产量的90%)和鲤鱼,另外还有少量鳗鲡。
爱沙尼亚原有国有的养殖场已经完全私有化,目前有25个养殖场,养殖人员约60人。所有的养殖场正在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生产,并开始与西方公司签订业务合同,同时有些养殖场还进行放养大麻哈鱼、虹鳟、河鲈、梭鲈和丁岁。
匈牙利
过去匈牙利几乎所有渔塘是属于国家养殖场或农业合作社,在这些单位,池塘实施养殖与粮食作物生产相结合,以作为鱼的饲料。但上世纪90年代初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由国营改为私人经营。
匈牙利除约有14万公顷的内陆天然水域(最大湖泊为巴拉通湖,面积6万公顷)外,还有2万公顷人工渔塘用于鱼类养殖。养殖生产大多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平原及外多瑙地区。
匈牙利水产养殖的年产量为1.3万吨,2001年的产值为2264.4万美元。鲤鱼不仅是传统的养殖品种,而且占总产量的大部分(86%)。鲤鱼的养殖周期为3年,销售规格约为1.5公斤。只有最大的养殖场实施综合一体化养殖,从孵化生产一直到养殖鱼投入市场。其它养殖鱼种包括欧鲇、鳗鲡、梭鲈和虹鳟,这些鱼种仅约占池塘平均产量的2%。此外,养殖场还生产鲤鱼苗和其它苗种供天然水域增殖资源之用。有些池塘养殖场还采用鱼鸭养殖系统,给水体提供天然肥料。水产养殖部门雇佣约1400个人员。
虽然水产养殖以鲤鱼为主,但是精养高档鱼类如欧鲇、尖齿鲇和鲟鱼,可望稳步扩大生产。
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境内拥有3000多个大小不等的湖泊,因而该国有“蓝湖之国”的美称。
与邻国相反,拉脱维亚的池塘集中养殖的季节比较短,而且又缺少用于建立能够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养殖场资金。尽管如此,近年来该国的养殖业有了很大的发展,2003年有50多个养殖场,为2000年的5倍。
鲤鱼虽是传统的养殖品种,又是最主要的养殖品种,但虹鳟正在变得普及。由于销售前景看好,淡水螯虾养殖日益受到重视。
拉脱维亚现有养殖水面4300公顷,养殖产量为430吨。
立陶宛
水产养殖业一直对立陶宛经济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气候条件不太理想,但是养殖业仍然很成功。
1990年,立陶宛脱离前苏联后,在向自由化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历经艰难。目前有11个主要养殖公司,还有50多个农场以水产养殖为副业。2002年,内陆水域养殖与捕捞总产量为2000多吨,其中,鲤鱼占95%,出口至邻国的鲤鱼占35%。池塘养殖的主要品种为鲤鱼,梭鲈的产量也在增加。
内陆水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库隆尼泻湖是内陆水域渔业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每公顷生产约90公斤。水产养殖是一个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目前拥有从业人员500人左右。
马耳他
为了保护环境和使资源可持续发展,马耳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水产养殖计划和一系列的政策方针的严重限制。
马耳他水产养殖从根本上需要依靠近海区域的大规模的商业设施,利用现代技术,从事养殖鱼类的生产成本比较高。但近15年来,马耳他的鱼类养殖显示出其重要性。目前有6家水产养殖公司年产鱼科和鲷科鱼类1175吨。全国2001年水产养殖总产量为1235吨,产值308万美元。
值得指出的是该国有5处养殖场专门蓄养金枪鱼。其蓄养金枪鱼始于捕捞野生种群,捕捞季节限于5~7月。捕获后自围网引入圆周90米运输网箱,用拖船运输至150米的网箱饲养,养殖密度为每立方米2~4公斤。事实证明网箱愈大,养成鱼的品质越好。养至10月即可准备收获,有些养殖业者在12月前将其卖出,其他则延至2~3月份售出。若无法空运,成鱼以冷冻方式售出。2001年马耳他的金枪鱼蓄养产量约0.8万吨,2002年约为1.2万吨。
波兰
波兰淡水水域面积约60万公顷,其中1公顷以上的湖泊、水库近万个,总共约30万公顷,最大的河流是维斯瓦河。该国分布有鱼类30余种,主产比目鱼、鲤鱼、鲑鱼。
波兰的水产养殖主要在湖泊和池塘中进行。全国有1000多个水产养殖场,其中,约有300个养殖场生产鲤鱼,150个养殖场生产虹鳟。年产鲤鱼和虹鳟分别为2.2万吨和1.1万吨。养鲤鼎盛时达7万公顷,现在有5.1万公顷,养殖周期达3年,单产1000~1500公斤/公顷,属于粗放养殖模式。池塘养殖并不发达,一般处于天然粗放水平,以保持池塘生态平衡。饵料一般为谷物及其他农产品和下脚料。
该国比较重视工厂化养殖,即所谓设施渔业。主要养殖虹鳟,单产甚高,年产可达200公斤/平方米。近年来发展呈上升趋势。也生产鲑鱼和硬头鳟,供增殖资源以支持商业性或休闲渔业的需要。目前全国水产养殖产量为35460吨,产值6422.2万美元。产业性渔民年捕获淡水鱼约5000吨,而休闲渔业渔工(大多为垂钓者)捕获约4万吨。从事水产养殖和商业性淡水渔业的人员约500人左右。
斯洛文尼亚
水产养殖和内陆渔业是在河流、湖泊和水库中进行。1996年,内陆水域的产量约1000吨。但由于内陆水域资源丰富,国内市场需求增加,近年来水产养殖产量呈上升态势,2001年达到1262吨,其中,约96%的产量来自冷水水域,主要在河流和溪流的上游。最主要的鱼种为虹鳟,2001年虹鳟产量为832吨,其他鱼种如鲤鱼、贻贝、美洲红点鲑也进行养殖。水产养殖的总产值为390万欧元。水产养殖部门约有从业人员150人。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是个多山的国家。鱼类养殖和筑渔塘可追溯到15世纪,有些渔塘至今还保留着。目前渔塘面积2158公顷,还有200多个天然湖泊。然而这些湖泊形成于冰川时期,仅有3个湖泊可供鱼类种群繁育。此外有42个大水库和194个小水库,总面积221平方公里,其中80%的水面用于捕鱼。
在2000多公顷养殖塘中,年产量约1000吨。最主要的养殖品种为虹鳟,年产690吨,约占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其他品种为鲤鱼占25%、鲢鱼占2%、鲫鱼占2%、美洲红点鲑占1%。水产养殖部门雇佣人员约7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