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碧波荡漾,鱼儿不时跃出水面,野鸭水鸟追逐游戏。堤岸垂柳婆娑多姿,凉亭、长廊、小桥、草坪相映成趣。秋日阳光下的银杏树越发显得郁郁葱葱。不时传来的几声牛哞猪叫鸡鸣打破村庄宁静。好一个美丽的田园村庄。这就是淮北市烈山区洪庄村。
面对此情此景,谁会想到十多年前这里是生态环境恶化、村民人均收入仅200多元的“穷窝窝”:3400亩良田塌陷成1000亩的水面、1000亩的沼泽地、1400亩的低洼地,塌陷地长满一人多高的野草,村子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夏天蚊虫满天飞。
从1986年开始,洪庄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利用塌陷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开发资源促进增收
祖祖辈辈耕作的土地消失了,村里全部家当只剩下濒临倒闭的面粉厂和窑厂,生产、生活成问题。村民们曾把希望寄托在户口转变上,但照顾性招工并不能解决村里人吃饭问题。
“有水就有鱼!”朴实的观念启发着洪庄人。但塌陷不足半米深的水域并不是养鱼的好场所。1986年,洪庄人着手改造塌陷,在水较深处的塌陷地挖出大量土方形成二三米深的池塘,挖出的土填在水较浅地带形成堤岸与成片土地。
冬不避严寒,夏不避酷暑,1986年起,洪庄村3年完成土方140.6万方,开挖出1000多亩水域和精养鱼塘500亩。1987年春天,洪庄村的鱼塘进入收获季节,三十亩鱼塘每亩产鱼平均为1000斤,每斤鱼价格在3元左右。1990年9月底,1亩多网箱收获罗非鱼4.5万公斤、鲤鱼..5万公斤,净赚30多万元。
“一家一口塘,群众喜洋洋。”今日洪村,40户家庭拥有鱼塘,塘中所养之物种类越来越丰富:从草、鲢、鲫、鲤到甲鱼、黑鱼、螃蟹、虾等,水产养殖户有的一年能赚20多万元。
挖塘养鱼的同时,洪庄人也在复垦土地上种植果树。到1993年,洪庄已有100亩桃树、300亩梨树、400亩葡萄树。经过几年护理,果树开始挂果,到了收获季节。但1993年7月,桃子刚摘完,推土机便开进100多亩桃树园。这是因为洪庄人又有了新思路。
反季节蔬菜取代效益相对低下的800多亩果林。目前洪庄村有日光节能温室500栋、钢架大棚100栋。产业结构调整以后,每亩地年纯收入从原来的千元左右提高到8000元左右。
“一家一栋棚,群众乐盈盈”。目前,洪庄村已有60户家庭拥有日光节能温室或钢架大棚。村支书颜宪明告诉记者,明年村庄新规划完成后,腾出的500亩土地也将建日光节能温室或钢架大棚。
保护环境提升效益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洪庄畜禽规模养殖也发展起来,村子每年能出栏生猪万头。但大量猪粪直接排入水体,不仅造成村子臭气弥漫,而且使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鱼儿不断死亡。养猪户与养鱼户纠纷不断,邻里感情受到影响。
1996年,一家猪场粪便排放到一水产养殖户的鱼塘内,12口塘的螃蟹全部死亡,养猪户不得不赔偿养鱼户20多万元。
“当时考虑七八百亩果树如果买肥料需要一大笔钱,建猪场,猪粪能施果树。但没有想到猪粪能对塌陷区产生污染。”颜宪明说。
经过多年考察与论证后,2000年4月,洪庄村筹资120万元兴建沼气。2000年9月动工,2001年元月投入使用。如今,这座日处理粪便120立方米、产沼气600立方米、配套3公里沼气、沼液输送管道的沼气站已供近500户村民用气。为使全村人都能用上沼气体,洪庄村近期又投入百万元对沼气站进行扩建。
猪粪事件使洪庄人认识到,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村子要有更大发展,必须培育不污染环境的产业。于是,旅游业进入洪庄人视野。1996年,洪庄人平整滩涂,栽下百亩银杏树。1999年3月到6月,洪庄人投资350万元,对34口鱼塘进行石料护坡,为每口塘铺水泥砖路,建管护房;修主干路,路侧塘间栽垂柳、冬青、月季;修凉亭、百米长廊、小桥、环湖步行路。
如今,洪庄村不仅成为附近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为城里人旅游的好地方。每天清晨,不少洪庄村民、濉溪老城居民及淮北市居民来这里晨练;节假日,来自宿州、淮北、灵璧等地甚至江苏徐州的城里人来这里垂钓、吃土菜、呼吸新鲜空气,节假日,洪庄村垂钓者高达300人。
付出总有回报。村民们的收入在增加。草鱼市场价是每公斤十元左右,垂钓者愿意付十六七元一公斤买自己钓出的草鱼。村民李维奇说:“今年上半年,垂钓者从我家鱼塘钓出草鱼4500公斤,增收近25000元。”
通过绿化和美化村容村貌,洪庄村林木覆盖率已达60%,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借助淮北市城市向南发展契机,洪庄村正加大农家乐旅游开发力度,打造皖北旅游胜地。
生态理念渐入人心
曾有一段时间,洪庄人是将1000亩塌陷地看作无用废物。但1987年春天,一切都改变了。当鱼网从塌陷水域拉出鱼儿时,洪庄人开始珍惜塌陷地,它能养活人。1987年10月,几经周折,洪庄村通过法律途径要回镇政府非法承包给个人的1000亩塌陷水面。
如果说,挖池塘养鱼使得洪庄人明白塌陷地也是可利用的,砍掉果树种植反季节蔬菜则使得洪庄人意识到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1993年以前,大片的桃园、梨园、葡萄园一年租金才2000元,但洪庄村没有人愿意承包。算上村子一年贴的肥料钱20000元,果林已成为全村发展的包袱。“果树已成为村子负担,必须要毁掉,反季节蔬菜才能挣钱!”颜宪解释说,由于品种老化,桃子、梨子、葡萄市场价格太低,一亩最多能赚1000元,而一亩日光节能温室能收益近20000元。
珍惜资源、利用资源理念贯穿于洪庄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但让洪庄人摆脱传统的经济思维方式,真正学会用生态理念来发展经济的是1996年的猪场粪便事件。猪场粪便事件使洪庄人明白,要自觉保护生态,循环利用资源。
“沼气站把养猪场粪便改造成无害沼渣沼液,沼渣沼液通过管道进入洪庄无公害化蔬菜生产基地。连上三年沼渣沼液,地都不要耕作。沼渣沼液虽是猪粪变成的,但反过来可喂猪喂鱼。除了做有机肥外,沼渣沼液还能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烈山区环保局长张书民说,除便宜划算、清洁干净外,沼气的重要功能是促使一条完整生物链形成。它一头连着养殖业,使得粪便不再成灾害,一头连着种植业,使得蔬菜告别化肥、农药,种出绿色食品走俏市场。
去年,洪庄村想发展高科技产业,但听说项目建成后有污水排出,村民们还是投了反对票:“水受到污染,土壤迟早也会受污染,我们种的蔬菜就会受到污染,就不会卖出好价格。再说,我们这儿塘里的水如果是黑的臭的,怎么养鱼呀?也没人来村子垂钓。”洪庄每家每户庭前屋后都种植着花草树木,不让土地裸露。
“1986年,面对荒滩荒水,洪庄人挖土成塘养鱼,覆土成地种果木,养猪积肥,目的只是改善农民生活,但无意识中改变了生态。食品受到污染,老百姓不愿意买,农业没有效益,逼着我们生产无公害化农产品。现在,洪庄村生态好了,经济实力强了,我们要自觉地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发生态旅游、休闲旅游,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烈山区农林水利局局长鲁孝诗告诉记者。(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