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生猪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为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配套的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取得巨大成果,生猪生产的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农民收入在不断增加;日趋完善的种猪繁育体系、正在实施的良种工程和建设中的市场“绿色通道”,为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市生猪生产所以得到高速发展,源于市委市政府、农口业务部门及广大群众对这一产业的高度重视和真抓实干。首先,把搞好生猪生产特别是瘦肉型猪基地建设,看成是实施阜新经济转型,将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任务。阜新双汇成立5年多来,大量投资进行多次改造和扩建,目前已成为东北最现代化的肉制品生产厂,已形成日生产高温肠130吨、低温肠20吨的生产能力。双汇还于去年投资1.1亿元在我市兴建了现代化生猪屠宰厂,年屠宰生猪可达150万头,年产值达5亿元,可安置600多人就业,带动3万农户养猪。为此,市农发局全局上下树立了支持双汇搞好基地建设就是支持经济转型的观念。其次,依据我市的资源和基础优势,把发展生猪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战略重点,给予了高度重视。
自去年以来,支持双汇、遍及全市农村的生猪基地建设和生猪饲养出现了热火朝天、突飞猛进的势态。据统计,2003年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262万头,出栏147万头,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养猪2.5头、出栏生猪1.5头;2003年共建成养猪小区、规模饲养场125个,存栏二元母猪达2.5万头,年生产三元杂交瘦肉型猪50万头以上。在2003年取得巨大成绩的基础上,今年全市计划生猪饲养量达到282万头,出栏商品猪162万头;计划发展年出栏瘦肉型猪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2000个。经过农牧部门的艰苦工作和广大群众的努力,到目前,全市已落实养猪大户 2012户,已投入生产的新的养猪大户已有1812户。太平区水泉镇东水泉村养猪大户赵林今年投资5万元新建340平方米猪舍,7月中旬从市原种猪场购进1头种公猪、27头二元母猪。眼下他又投资10万元开始建第二栋猪舍,9月份即可交付使用。赵林计划今年饲养基础母猪100头,年出栏商品猪能力达到 1500头。阜蒙县塔营子乡六家子村新发展养猪大户20个,大部分是“三位一体”标准猪舍,全村年出栏瘦肉型猪可达3000头。
与此同时,我市的种猪繁育体系日趋完善。经努力,市原种猪场现有存栏基础母猪已达到1200头,每年可提供种猪1.6万头,种猪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三期工程曾祖代猪场已开工建设,投资规模为2600万元,可饲养曾祖代基础母猪1000头,每年可向全省推广祖代种猪1.2万头,今年年末即可投入使用。届时该场将成为东北规模最大、列入全国前十名的现代化种猪场。依托市场原种猪场的优势,以 10个规模猪场为重点,又建设了首批二元母猪繁育场,形成了塔字型的种猪繁育体系。
全面实施良种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由于我市猪繁育体系已经形成,具备了广大养猪户提供批量种猪的供应能力,市政府及农牧部门近年来全面推广实施生猪良种工程,首先在新发展的养猪小区、规模饲养场和大户中,全面推广实施三元杂交瘦肉型的饲养及其综合配套技术,将纯种猪及二元母猪投放到新发展的养猪基地。到2003年底,市原种锗场累计投放各类种猪达2万头,拉动了全市生锗品种质量的提高,到运河年匠,在全市出栏的商品猪中,三元杂交猪约占50%,比2000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三元杂交猪不但瘦肉率高,而且增重快,料肉比达到了2.8:1的水平,缩短了出栏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今年以来,市政府及农牧部门继续加大优良种猪推广力度,到目前市原种猪场向全市投放政府补贴的种猪达8846头,其中纯种公猪712头、母猪1422头、二元母猪6712头;同时,养猪户通过其它渠道购人种猪3016头。预计今年底出栏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将占商品猪总量的60%以上,出栏每头瘦肉型猪可增加效益100多元,以出栏100万头瘦肉型猪计算,全市饲养户共可增收1亿元。
由于我市生猪质量提高,使商品猪在全国各地市场声誉很好,特别是京、津、唐地区,是我市商品猪销售的传统市场,过去每年有40至50万头生猪进入这些地区。面对这种情况,市政府及农牧部门用市场经济理念来思考和解决阜新双汇的猪源问题,坚持市内外并重的原则,在阜新双汇合理的辐射半径内确定生猪基地建设布局,努力建设辽西北生猪经济圈。今年6月4日,市政府召开阜新双汇生猪屠宰加工厂与生猪基地购销对接大会,建立了“生猪送双汇绿色通道”。市农发局抽调一名副局长专抓为龙头企业的服务和“绿色通道”工作,现在阜新双汇生猪日屠宰量已达到2000头。
目前,我市生猪生产红红火火并备足了后劲,开始向多方投资、规模饲养,良种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大步迈进。
来源:阜新农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