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我国养猪业迎来“久违的春天”——猪市为何如此“亢奋”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09-01  

 

2  哪些因素导致猪市如此“亢奋”

今年上半年国内仔猪、待宰活猪、去皮猪肉平均价格之所以强劲上涨,其主要原因在于需求增加而供应不足,同时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饲料成本增加。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因素。

2.1   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猪肉消费需求随之增长

近些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随之增加,居民的购买力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育,猪肉的消费总量随之增长,从而拉动了猪肉价格的上升。

2.2    部分养猪大省能繁母猪存栏下降、生猪存栏不足

河南:据有关机构20045月末典调推算,河南省公母猪存栏同比下降11%,公母猪存栏占生猪总存栏的比重已降到6.9%,远低于8%的正常水平。山东: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3年年底山东省能繁母猪的存栏减少了大约64万头。江苏:据江苏省有关部门调查,截至20045月末江苏省生猪总存栏为1211.74万头,同比下降8.11%。其中公母猪存栏同比下降3.17%。安徽:据该省畜牧局统计,截至6月末全省生猪总存栏约1870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约4%

黄淮流域4省: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处于我国的中东部,地理位置优越,既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也是生猪主产区,长期以来承担着京津唐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生猪供应,这些生猪主产省能繁母猪存栏大幅下降对本地区以及销区上半年猪价的上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将对其后市产生深远的影响。

2.2.1          非典及其以前,猪市长期低迷导致养猪户积极性下降、淘汰母猪

由图3可知,2003年非典以前养猪业长期处以微利和亏本交叉出现的阶段,农户养猪在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稍不留意便可能赔个血本无归,因此巨大的市场风险使养殖户养猪积极性下降。非典的到来将这种风险变成了残酷的现实,“非典”时期恰逢生猪补栏旺季,为防止疫病传播,各地相继采取了限制生猪流动等措施,造成了农户“卖猪难”,一些地区的农户不得不含着泪水宰杀公母猪和小猪,残酷的现实迫使很多农户放弃了养猪,生猪存栏结构出现断档。

2.1.2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为农民增收,农民外出打工有了保障,外出打工人口增加

2004年春天,中央一号文件颁布之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经很多,中央一号文件颁布之后,全国上下都开始将目光投入到了关注农民工的利益,农民增收问题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的利益得到了更为有效的保护,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较之前也更高了。农民在选择外出务工之前对养猪和外出务工的利益和风险多进行了如下分析:养猪投入较大,若苗猪的成本和饲料成本过高,以及饲养管理水平不高,那么养猪的效益将会很低、风险很大。饲养一头猪行情好的时候能挣100多元,行情不好还会亏损。这与打工或从事其他副业相比,差距太大。而且过去基层政府扶持生猪生产的许多优惠政策都取消了-------权衡利弊后,农民多选择了外出务工,外出务工人口的增加导致养猪劳力的相对减少;部分地区过去传统的养猪专业村现在甚至变成了无猪村。

2.1.3          2003玉米霉变现象严重,母猪产仔率下降,仔猪成活率低

20037-10月份是黄淮流域玉米主产区玉米的穗期和花粒期,此期间黄淮及江淮流域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平均降水量显著高于往年,这导致玉米在成熟之前即已被霉菌感染和收获后因无法及时晾晒而发生霉变。猪对霉菌毒素极为敏感,母猪采食了霉变的玉米后发情不规则、假发情、受胎率降低、流产、死胎等现象严重,仔猪采食了霉变的玉米后成活率降低,这都导致了仔猪供应出现严重短缺,仔猪价格的一路飙升。

2.1.4          疾病相对往年较多,导致母猪繁殖率、仔猪成活率下降

2003年下半年至今,部分生猪主产省“篮耳病”“附红细胞体病”“细小病毒”“圆环病毒”等疾病流行,较往年严重,这些疾病导致母猪流产严重、仔猪成活率降低,给本来就紧张的仔猪供应“雪上加霜”。

2.2      玉米、小麦麸、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大幅增加,促使猪价上涨

4  2000-2004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小麦麸平均价格走势图

5  20021-20046月国内豆粕平均出厂价格走势图

 

  

原始数据来源于农业部畜牧兽医总站               

由图4、图5可知,20039月份开始,国内玉米、小麦麸、豆粕等价格持续上涨。20046月份与20039月份相比,玉米价格从1.14/公斤涨至1.40/公斤,上涨了22.8%;小麦麸价格从1.0/公斤涨至1.24/公斤,上涨了24%;豆粕平均出厂价格从2293/吨涨至2815/吨,同比上涨了18.5%。玉米、豆粕、小麦麸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导致饲料成本大幅增加,推动猪价上涨并保持坚挺。

2.3      豆粕价格暴涨暴跌使养猪户补栏积极性受到影响

我国是一个产粮大国,玉米、小麦总产量较高,粮食价格较为平稳,受国际粮价波动影响较小。玉米、小麦麸在配合饲料中共占到了80%左右,其价格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养猪的效益,但因为我国的生猪主产省绝大多数也是粮食主产省,因此,关系到农户养猪效益好坏的关键转移到了在配合料中仅占20%左右的豆粕价格上来。这唯一的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若充满变数、飘忽不定,那么其对养殖户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将是至关重要的。豆粕价格在20038-20046月,短短10个月之内便两次暴涨暴跌,第一次是从20038月份的2177/吨急速狂飙至10月份的2985/吨,两个月内便上涨了37.11%,而后一路下跌至12月份的2640/吨;第二次是从20041月份的2688/吨暴涨至3400/吨(局部地区最高到了3700元/吨),上涨了26.49%,之后急速震荡并下滑至6月份的2815/吨。如此剧烈的价格波动给养猪户的补栏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影响到了补栏的积极性。

2.4   畜产品深加工能力大幅提高,需求增加

随着我国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各地肉类食品加工企业数量急剧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生猪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作为国内最大的肉品加工龙头企业,漯河双汇集团目前已在多个省建立了加工厂,仅今年上半年就先后在重庆、广东清远、武汉投建了年屠宰生猪分别为100万头、80万头和200万头以上的肉类加工基地,目前双汇集团的生猪年屠宰能力已经达到1200万头,消化能力达到2000万头!(养猪大省山东省2002年全年的生猪出栏量为3803.2万头)。有关专家认为,肉品加工企业之所以不断扩大加工能力主要源于,我国肉类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实施大集团战略,通过骨干企业的“纵横联合”,大力发展名牌产品。而当前资源优势显得尤为重要,得“源”者得天下已成为他们的共识。因此肉品加工企业通过资本融资等各种手段争抢各地生猪基地和市场,从而拉动了生猪需求,今年上半年国内一些地区部分肉品加工企业为抢占猪源甚至采取了历史上鲜见的抬高猪价、提前付款订猪等措施!这着实让养殖户兴奋不已!

2.5      禽流感疫情的意外发生刺激了猪肉需求上涨,导致猪价上涨

   2004年春节前后,亚洲包括我国各地的禽流感重创了禽产品消费需求,猪肉作为禽产品的替代品,消费需求大幅上升,拉动猪价上涨。

2.6      运费上涨导致猪肉涨价

2004年6月20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公路交通“治超”行动不仅导致运费明显上涨,同时也引发了猪肉等畜禽产品价格不同幅度的上涨。据广州市某肉联厂厂长介绍,运猪车一般用的是5吨车,经过“大吨小标”改造出来的就是8吨车。治超载前每车可装80头猪,治超后每车只能装不过60头猪。这样虽然每车名义运价未变,而实际每头猪的运费上涨了1/3,有的甚至达到了50%。另外,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导致国际局势不稳,OPC组织石油减产,石油价格猛涨。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需求快速上升,高昂的进口油价使我国油价随之上涨,最终导致国内运费上涨。

2.7      猪肉出口增加,拉动国内猪价上涨

据海关部门统计,今年1—6月份,我国出口鲜、冷、冻猪肉12.415吨,同比增长38.66%。全国第一养猪大省四川生猪出口达到2.9万吨,出口额达到422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倍和1.9倍;养猪大省河南出口冻猪肉2.04万吨,增长29.8%。猪肉出口的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猪价上涨。

2.8  禽流感疫情加快我国畜禽养殖布局的规划,畜禽散养受到制约

禽流感疫情过后,国内各地纷纷出台政策,规范畜禽养殖布局以加强对养殖业的监督管理。养殖大省山东、河南先后出台《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试行)》,加强养殖小区建设,减少畜禽散养规模,促进规模化、工厂化养殖的发展;北京市限定屠宰企业明年年底以前全部退出京城八区,厦门市将成为全国率先在建成区实现生猪禁养的城市-------这些调整使畜禽散养受到制约,逐渐改变我国养殖业从业人员(现阶段农村散养户多由老人和妇女组成)结构,规模化养殖小区将逐渐成为主流。这样短期内,散养户减少,养殖成本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猪价上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