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疫情通报 » 正文

大豆的‘春天’未来临——2001年近期三个月走势展望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随着2001年1月19日大连期交所大豆期货S101合约最后交割日的结束,后市大豆的扑朔迷离,仍为期市投资者的焦点,现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

一、 国内、外经济环境如何

始于1997年4月泰国的亚洲金融风暴—酿成的全球经济危机早已在2000年初基本结束,亚洲经济已经从低谷走向复苏,全球近三年来GDP年增长率已经从低值走向较高增速,有的国家已经完全摆脱负值,大多数国家GDP增长率2000年在1.35-14.5%之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报告显示:预测美国2000年GDP年增长率为5.2%,日本为1.4%,中国为8%,欧盟为3.4%,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亚洲的经济复苏带动世界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应该成立。无论是道琼斯股指,还是香港恒指以及日经指数,目前前后走出9976、12000、15500一线的大幅下跌后低迷区。尤其中国GDP近年稳步增长,2000年8%的年增长率就可见一斑。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拉动内需,开发西部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计划不仅在以前还是未来,仍会发生作用。从前段国内外PPI、CPI、RPI等价格指数呈上升之势已有佐证。前期国际、国内期货市场商品,为黄金、石油、农产品、工业产品均有一轮可观上升,均已作出超前反映。尽管国内外经济已呈复苏发展态势,据美国几家大的国际金融机构近日预测:发达国家2001年年平均GDP增长率小于3.2%,大大低于2000年4%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年增长率年平均 GDP增长率为5.7%,大体与2000年5.6%持平;亚洲国家今年GDP增长率为6.6%和去年的6.7%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只有落后的非洲为4.4%,以最快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去年的3.4%的GDP增长率;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为4.5%略高于去年4%的GDP增长率。从上面数据明显看出,发达国家尽管预测今年GDP增长,但衰退是明显的—达20%左右,且他们的经济实力占全球10%以上的份额,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经济出现的滑坡带动全球经济的走弱调整将在2001年不可避免。同时,我们也有理由推测:西方经济的衰退,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的崩溃,不会重导1997年4月的“亚洲金融风波”所产生的经济危机。

二、国内外大豆供求关系为何

据最近有关国际组织预测以及美国农业部提供的数据表明:美国大豆2000/2001年度已收获的大豆总产量为27.7亿蒲式耳,比前期市场预测的27.43亿蒲式耳小幅上调,约比上一年增长1.69%;中国本年度已收获的新大豆总产量为1540万砘以上,略高于去年 1429万吨水平,主要是干旱所致;预测未来本年度巴西大豆种植面积稍有扩大为1336.4成公顷,但单产的大幅提高(8%)将总产量增加8%以上,达3450万吨;阿根廷本年度新大豆面积已扩种17%以上,达历史最高纪录,其总产量也将达2400万吨左右的创纪录水平;玻利维亚本年度114万吨,比上年增产34万吨,巴拉维本年度为320万吨也比上年净增30万吨;印度为54万吨,无明显变化。

预计2000/2001年度全球油籽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3.035亿吨,比上月预测减少了10万吨,但仍比去年高出了390万吨,美国等油脂总产量部分预测调低已由中国棉籽增产和马来西亚棕榈油大幅增产所抵消。因此,本年度的全球油脂增长水平仍然高于去年1.3%。

根据德国《油世界》杂志在以及国内有关权威大豆表象做模型数据分析:本年度总供给方面,全球总产量大豆百分比美国占48%、巴西占19%计算,美国未来大豆产量增加比估计大致能达到3%左右,巴西产量增加比大致为6%,阿根廷产量增加13%算,中国按1%计算,如果2001年2月底后将全球大豆库存预测减少(上述机构就预测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在二月底的大豆总库存就会削减到374吨),但其(大豆总库存)供应量为5%左右增长速度。而前述预测全球对油脂增长速度仅为1.3%,显然,大豆的供应增速大大高出人类对油脂需求的速度(高出3.7%),是否会象有关人士所称的那样,大豆供给增速5%就会有超过5%的需求增幅,笔者认为此说法不成立。因为人类对油脂消耗是一个渐近过程,这绝对有别于工业消费品,这是工业品与生活消耗品之间最大的不同,这是其一。既然1.3%的全球油脂的供应增长速度已能达到供需平衡,且价格还略有下降(从期货价格略有下降,1999—2000的价格对比已有证明)。那么笔者认为2001年5%,大豆供给增幅已经大大超过了人类所接受的需求增幅(1.3%左右),大豆的需求将会改用相关油脂类产品——比为低廉的棕榈油,棉籽油等代用,其大豆副产品豆粕也可能多用玉米、菜粕、棉籽粕来替代。

这是其二。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大豆类的需求将由其它油脂类替代,从而迫使大豆降低价格,达到正常供给水平,因而大豆压榨削减,将会导致库存豆油及其它油脂类价格的回升,这个转换过程绝不意味着大豆价格的上升。因此,这完全可以说全是经济杠杆的原理在调节大豆的供需结构比例。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

1. 大豆的副产品豆粕由于前期一轮的价格上升,目前国内外饲料生产厂商正在用玉米增量使用代替。中国虽然大幅玉米减产,但美国仍然增产1200万吨左右粗粮,且库存并未减少,目前美国出口低于预期。

2. 前段欧盟十六国(包括南联盟)和中、日、韩等国均正式宣布禁止使用欧盟进口肉骨粉,并全部戮杀24个月的肉牛,以防“疯牛病”全球蔓延,看似利多,但中短期带来负面效应,一是大量杀的肉牛使欧洲广大的消费者难以消化这么庞大的数量,牛食品,价格一跌再跌,二是饲料养殖业受“疯牛病”的连续冲击反应,人们拟制肉类消费,使大豆粕使用量中短期大幅下降,自然大豆需求压榨量大幅下降。

3.以美国为首的豆油国际库存量达到创纪录的水平。仅美国本月统计的大豆油库存就已高达22.9亿磅,近100万吨库存量水平,而全年总出口量不足14亿磅,本月预测其年出口量大幅下降1.5%亿磅或更多,美国人包括美国农业部对美国豆油出口前景堪忧,因为东南亚棕油产量的出口大增使他们认为大豆上升将会遇到更多出口的阻力。

4. 南美大豆近期长势良好。扩大的种植面积,加上播种后的喜人气候,可谓风调雨顺,南美诸国国家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天气仍然利于大豆生长。因此可能大豆单产超过1999,2000年(二年内出现大面积的旱灾和洪涝)。而且有消息说,早熟的大豆将于下月上市。

5.转基因大豆的播种和食用已经在国际上排除障碍,欧盟有关国家近日已经承认限制进口转基因大豆是农业贸易保护主义的托词,此种贸易保护主义将会受到遏制和取消。中国无法在生产和进口上均无此限障碍,可以预见,转基因技术对中美乃至全球,大豆产量的提高将是潜在和长期的,应是一个长期利空题材。

6.中国气象局近日测报:江淮、江南等油菜生产区的未来天气良好,利于油菜籽开花结荚,产量估计有所增产,因此,对大豆的相关性替代性将不可忽视。

三、中国加入WTO的前景及对连豆的影响

从我国外经贸部和国务院近日反馈的信息分析,我国在上半年加入世贸组织的可能性很大,2001年新年伊始,我国政府主动下调进口关税,这已发生一个信号:中国将以开放的姿态,中国进口关税率将向国际接轨。大豆虽然没有配额制,但其主要副产品大豆油的配额制有可能在未来不久将逐步放开和取消;大豆粕13%的进口增值税有可能随时面临取消的结果,如相关蛋白质产品鱼粉就无法进口增值税,再为工业品铜、铝时已经取消增值税。当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农业产品大国比发达国家高出27%左右,一旦上述全部放开与国际接轨,将会给农民带来直接利益冲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冲击将不可避免。另外,人民币随着西方国家的降息,仍将面临着小幅升值的压力。所以说,中国未来实际大豆类产品的进口成本要比现在低一些,总体看,对中国加入WTO的心理预期压力应大于实际大豆下跌压力。对目前国家提前发放进口马来西亚棕榈油配额,并有加大的迹象(均免增值税),对大豆类价格的影响和放开,是前奏信号?还是马来西亚增产的原因,仍然值得投资者关注。


四、CBOT大豆走势

从CBOT 5月大豆和11月大豆作中线图表分析,上升支持线中,短线已经跌破,目前属于下试去年“W”双底阶段,周线图表上失败的“复合头肩底”形态。

中短线看,其走势为“阶段性熊市”特征,属于大幅回调阶段,目前受美国农业部,农业供需报告利空作用,以及南美大豆扩增双重影响,下跌在466美分/蒲式耳一线。

此处已跌破0.618回档线,如果继续下跌,则有可能下试下一个技术位440美分/蒲式耳左右,乃至跌近1999年7月的低位附近,这种可能性并不排斥。其理由有:左头肩底失败,右肩低位已不构成支持;2.技术指标的走弱以及远期合约贴水仍将指引期价趋势继续向下。笔者认为,CBOT大豆即会下跌,但中、长期走势向上,1999年大豆的低位将不会再现,而且在短期下跌的过程中,价格仍然会有反复和反弹。


五、DCE大豆走势

从大连大豆S107,S1011二个合约看,短、中期上升支持线已完全跌破,S1011对S107等中期限合约均呈大幅贴水状态,“阶段性熊市”已昭然在目,而且S105原主盘合约前期整的上升的突破后上升的缺口2350已经跌破后回补,并且始终期价收盘在之下面。随着S101交割结束,18万吨实盘大豆被主动多头全部接下,占用现金4.1亿元。而且目前国内外大豆价格中幅下跌,国际大豆报价到岸(南美阿根廷)已在195美分/吨左右,折合人民币含税在2050元/吨,主力多头将在S101上面临一定的亏损,且难以销出全部实货。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二十万吨的实货库存在难以短期限消化的情况下,将会产生连锁利空效应——带动大连以及产地大豆的连环下跌,并延伸国内销售地的大豆价格下跌乃至影响国际大豆价格下调。表现在期市上,主力多头将无法引导更多的投机多头加盟,最终的结局将是无法全身而退,因此阴跌或暴跌将是不可避免的。1998年大连大豆曾经看过的多逼空的教训已有前车之鉴。其负面效应如何消除和扭转未来有赖于国际大豆价格的回暖和大连大豆库存的全部消化。尽管大连大豆近期预测下跌,但下跌幅度有限,1999年的历史低位将不会再现,所以笔者认为连豆进入“熊市”的说法并不成立。


六、CBOT与DCE走势同异以及短线走势

笔者认为:1.中国如在近期没有政策性文件出台,DCE大豆走势将会与CBOT走势大体同步,其涨跌趋势应保持相关性和一致性。

2.二个市场均会出现技术性反弹,幅度大小取决于资金及人气。

3.短线仍然保持下跌格局,中长线上升仍然可能。

未来注意事项:

A.关注南美大豆产区气候变化对生长影响。

B.国家在WTO加入前是否对大豆类产品如税制等新政策出台。

C.国内外库存大豆数量变化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