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广东的农产品进出口出现了3.98亿美元的巨大逆差,比去年同期的0.89亿美元逆差增加三倍多。
5月8日从广东省农业厅外事外经处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广东省农产品(WTO口径农产品+水海产品,下同)出口额为7.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7%;而进口额为11.45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了66.2%。广东省农业厅外事外经处的耿静超处长说,进出口双双大幅增长,正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大进大出”格局体现,但“大进”现象非常明显,“大出”表现一般,今后一段时间仍将维持这种进出口态势。
逆差同比增长3倍多
今年第一季度广东农产品出口中水产品表现出众,水海产品出口2.37亿美元,增长63.45%,在所有出口产品中增幅最大。耿静超表示,广东加快海水养殖业水产加工业的发展,为扩大出口打下了基础。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的精细园艺产品次之。茶叶、蔬菜产品、果产品出口均有较大程度的增长。优势作物中只有花卉出口微降4.4%。畜牧产品出口比去年同期微幅减少3.75%,出口6985万美元。受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活家禽及肉、食用杂碎出口同比均有大幅减少,金额分别为826.2万美元、1620万美元,同比分别减少39.3%和20.9%。畜产品出口的降低极大地拖累了农产品出口的增长。
在进口方面,由于我国加入WTO后降低关税、提高配额产品的配额数量,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零关税等的实施,今年一季度广东农产品进口继续强劲增长,增速比去年全年农产品进口平均增幅32.9%高了一倍多。蔬菜、果产品进口,谷物产品、畜牧产品进口,水海产品进口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畜产品为最大宗,进口达2.93亿美元;从东盟进口的蔬菜、水果增长都较大,对广东市场形成了较大压力。蔬菜进口增幅最大,达136%。
农产品出口没“拳头”
耿静超指出,在广东一季度的农产品进出口中,初步形成了“大进大出”的格局,并且“大进”相当明朗,“大出”还不明显。由于广东地力资源有限、出口地区过于集中、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出口商品附加值低等原因,这种状况将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
他说,广东农产品出口额最大的前三个国家或地区分别是香港(3.59亿美元)、日本(1.05亿美元)和美国(0.83亿美元),其中香港占了出口总量的一半,过于集中。由于香港地区狭小,市场容量有限,广东以香港为第一出口地,自然出口数量的增长上不去。加之,由于中国发生禽流感,禽类出口香港受阻,对香港市场出口下降直接影响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增长。
耿静超说,在广东的出口商品中,优势产品在产量、金额上都不大,对广东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带动性不强。除水产品出口金额过亿美元,其它各类都是几千万美元的出口规模。他表示,如果不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加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加速农业标准化生产、不开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场、不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广东农产品出口不可能增长很快。
最大逆差地非美莫属
进口方面,北美洲仍是广东最大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地。今年第一季度从北美洲进口5.56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8.5%,又以美国进口最多,达4.9亿美元,占进口的42.6%;从拉丁美洲进口1.2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25倍;从泰国进口额1.12亿美元,主要是大米和木薯淀粉、木薯干、鲜龙眼、榴莲、鲜竹果等果蔬产品。中泰农产品零关税效应明显。
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逆差最大国是美国,出口0.83亿美元,但进口4.9亿美元。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广东的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如粮食、油类、乳制品都依赖进口,入世以后大宗农产品配额增加使进口大幅增长。而广东的优势农业包括园艺产品以及畜牧业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国际市场竞争力还不强,出口增长缓慢,出口增速远不如进口增速,市场竞争力不强,导致广东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