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系数是根据产生单位数量的鱼所需要的饲料的数量计算得出的。两个传统的饲料系数术语经常被渔民应用,即生物学意义上的饲料系数和经济意义的饲料系数。生物学意义上的饲料系数是指增加1千克养殖鱼类的重量所需要的饲料的净数量。而经济意义的饲料系数必须考虑使用的所有饲料。
有非常低的饲料系数的养殖场通常有很好的养殖管理措施,不会过量投饲或投饲不足,并保持较低的死亡率。过量投饲或投饲不足都会导致饲料系数的增加,因此,在国外的许多养殖场都装备了监视系统,例如水下摄像机和控制饲料供应和投饲的设备。
投饲的基本原则是养殖的鱼类应能刚好饱食,如果鱼类能够充分地采食,它们的应激就会减少,就会提供给人类高质量的鱼肉。这要求渔民掌握许多技术来精确地判断需要投饲的数量。随着水产业的发展,在国外,研制开发出的许多设备可以帮助渔民判断饲料的投饲量。一些专门的池塘管理和监视的计算机提供了最好饲喂制度的精确指导方针。
在国外,高效鲑鳟养殖场的饲料系数接近于1,与陆生动物相比,相当低。这主要由3个方面原因决定:鱼类的生物学特性、鱼类的生活方式和鱼类饲料的营养浓度水平。鱼类有很低的基础代谢需要,鱼类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需要像恒温动物家禽、猪和奶牛一样采食饲料。对于鱼类,漂浮在水中比陆生动物消耗更少的能量。鳟鱼能有效地将饲料转化为能量并构建鱼体的组织。鳟鱼饲料的营养水平浓度比猪、奶牛高得多,因为它们不需要诸如纤维等成分来填充。鳟鱼利用油和脂肪来作为它们的基本能量来源,因而,比起陆生动物用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的,饲料浓度高得多。陆生动物比鱼类更能容纳饲料,它们采食低浓度的饲料,也能够长得很好,这体现了对环境的适应。因为鳟鱼是肉食性鱼类,而饲养的陆生动物基本上是草食性动物。
某些鱼类品种的饲料系数能低到0.8,在不改变当前的环境和渔业设施标准下,生产出更多的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