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反刍动物消化道可以有效利用其胃肠道微生物区系发酵的产物,这种适应特征可使反刍动物利用其它动物所不能利用的饲料资源,而且也可使其免受B族维生素和氨基酸的缺乏。由于反刍动物可以利用人类所不能食用的纤维素和非蛋白氮饲料,而在畜种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胃肠微生物区系在其它动物(包括人类)中的作用。
奶牛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受饲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的影响,碳水化合物占奶牛日粮干物质的70%以上,它是主要的能源。将奶牛饲料的干物质和碳水化合物分成纤维组成和非纤维组成为我们提供了把饲料划分为两部分具有不同营养特性的方法。纤维部分在营养上可被定义为缓慢消化或不被消化的饲料成分,它在动物胃肠内具有填充作用。根据目前的分析方法,只有中性洗涤纤维(NDF)测定方法可以测定全部的纤维成分,并且能够在数量上测定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温季与冷季牧草以及饲草和精料NDF的不同含量。从生物学分析,饲料中NDF含量与饲料摄入量、饲料容重、咀嚼活动、饲料消化率以及与高的采食量导致的消化率下降有关。
奶牛日粮的粗精比影响其生产性能,如牛奶产量、牛奶成分和体况。NDF可以作为建立奶牛日粮粗精比例的上限。NDF表示纤维物质的化学特性,但不表示其诸如饲料颗粒大小和容重的物理特性,这些特性影响着动物的健康、瘤胃发酵与饲料利用、动物代谢和乳脂产量。当奶牛日粮由较长的或粗铡的饲草与精料组成时,可十分有效的运用NDF作为粗精比例的划分指标,然而,当日粮由铡得较短的饲草或无粗料组成时,则不十分有效。炎热夏季到来时,奶牛奶产量一般较低。当外界气温超过奶牛最高中立温度区临界点时,气温就成了影响牛奶产量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为减少饲料发酵热,奶牛的采食量下降,因而产奶量随之降低。相对湿度大、热传导和较低的风速更能加强高温对牛奶产量的不良影响。而且,较高的环境温度可改变奶牛的生理和消化过程,甚至营养需要。高产奶牛的采食量和代谢率是维持需要的2-4倍。在热应激条件下,产奶牛的采食量可降低40%左右。因此,在夏季,为减少干物质采食量的下降和牛奶产量的降低,可采用高能量、高蛋白、低NDF日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