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是世界第二饲料生产大国,其中猪饲料占总量的40%以上。饲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质量和身体健康。但是,我国饲料工业整体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猪饲料生产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广泛深入,配套技术系统性强。而这恰恰是制约我国饲料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一问题,由中国农大动物科技学院李德发教授主持的“猪优质高效饲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通过10年攻关,在猪饲料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成果,探明了“理想蛋白质”促进猪体蛋白质沉积的机理,开发出理想蛋白质配置猪平衡日粮技术,建立可消化氨基酸平衡模式;建立了测定猪饲料氨基酸生物学效价的标准方法。在此基础上,测定了7种猪典型饲粮组份,60种常用饲料的氨基酸回肠消化率;用5年时间,系统研究了3公斤—8公斤、8公斤—20公斤、20公斤—50公斤、50公斤—90公斤体重阶段猪的消化能、回肠表现和真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通过对华北、华南、东北、中南和西南五地区典型商品猪瘦肉生长指数的测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猪营养需要动态模型,结合前期研究成果,修订了第一版“中国猪饲养标准”;提出了泌乳母猪和仔猪抗应激营养调控技术,系统研究了原料粉碎粒度、混合均匀度、制粒工艺和膨化工艺对饲料产品质量的影响;确立了适合不同类型产品的加工工艺参数。 教育部组织同行专家进行鉴定后认为,该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技术成熟度高。研究成果目前已经推广到30个省、市、自治区的278个饲料和养猪企业,累计推广各类饲料2521.6万吨,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