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特点和生产目的
家禽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依赖于其生理特点、周龄、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及生产水平高低。例如在产蛋鸡群,蛋做孵化用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一般比做食品用对维生素的需要量高。所以,为了达到种蛋孵化率和健康雏鸡,种鸡就应有更高的维生素需要量。种禽所需要的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E比快速生长的肉鸡的都高。现代品系比过去品系的生产性能高,因此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也大。肉鸡生长速度快,腿病也常发生,可通过补加维生素(生物素、叶酸、烟酸和胆碱)得到部分缓解。
(2)应激、疫病或恶劣的环境条件
在集约化的生产体系,由于动物圈养的密度大,动物机体间距离近和接触的机会多,这样便增加了应激和临床疾病提高的机会。需提高免疫抗病力,对某些维生素的需要量会增加。大量证据表明,只添加满足动物良好生长及饲料转化效率的维生素营养水平不能满足正常的免疫功能和抗疫病能力。疾病或消化道寄生虫会降低肠道对饲料或有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的吸收。已知黄曲霉菌毒素有会导致消化道紊乱,如呕吐和腹泻以及内脏出血,并影响日粮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的吸收。因此饲料霉变可能引起维生素缺乏。补加高水平维生素E可将大肠杆菌病引起的死亡率从40%降低到5%。
(3)维生素拮抗物的存在
维生素拮抗物能降解维生素从而使其失活,如生鱼中硫胺素酶与硫氨素;与维生素结合,也使其失活,如生鸡蛋中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生物素;由于结构的相似性,与维生素产生竞争性结合,如维生素K与一些植物中的双香豆素,后者抑制血液凝固。酸败的油脂也使生物素灭活,并破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日粮中亮氨酸、精氨酸或甘氨酸的过量会提高动物烟酸的需要量。
(4)抗微生物药的使用
一些抗微生物药的使用会改变肠道微生物,抑制一些维生素的合成。一些磺胺药会增加动物对生物素、叶酸、维生素K的需要量。
(5)日粮中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素的水平
日粮油脂水平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如果油脂的消化吸收受阻、脂溶性维生素也不能被吸收。霉菌毒素能干扰胆汁的形成与分泌,影响乳糜颗粒度的形成,妨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饲料中维生素B2、生物素和维生素B12都是与蛋白质相结合的维生素,因此,只有在蛋白质消化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释放这些维生素。
维生素之间与其他维生素之间存在广泛的互作,如维生素A与维生素E之间、维生素E与硒之间,胆碱与叶酸、钴胺素和蛋氨酸之间等。
(6)体内维生素储备
动物对维生素有一定的储备能力,脂溶性维生素和B12比其他水溶性维生素更易储留在体内,特别是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易储留在动物的肝脏和脂肪组织。而B族维生素则基本不能贮存,需要每天补充供给,以满足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