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物质 » 正文

大雪致农产品期价异动 农业股机会显现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1-19  
 11月9日以来,雨雪天气出现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特别是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和山东等地先后出现暴雪过程。此次暴雪过程来势猛、强度大、时间集中,对农产品储存和运输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引起期货市场的多个相关品种的异常波动。雨雪天气给一些行业带来了困难,但我们总能迎难而上努力解决一切不利因素。在克服雨雪灾害的过程中,农业的部分子行业显现出巨大的投资机会。
 
  现货期货同步上涨

  来自商务部的监测显示,11月9日至15日,36个大中城市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止跌回升,比前一周上涨1%。57种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价格周环比上涨的有35种,超过6成;持平的有6种,下降的有16种。
  大连商品交易所近几日大部分农业品种出现异动,棕榈油、豆油豆粕和玉米等品种出现大幅增仓上涨,技术上已呈现出向上突破上涨格局。郑商所的白糖期货周一同样大幅攀升,早盘开市后该品种一路震荡走高,尾盘出现资金大幅拉升,持仓量也大幅增长,周二虽有小幅回落但幅度仅有0.15%。业界普遍认为,这些品种的做多行情与近期北方大雪有关。现货与期货的同步上涨会对农业类上市公司业绩产生正向影响,进而将影响到公司股价令其进入上升通道。

  棉花价格同比环比双增长

  10月份,我国棉花价格指数为13655元/吨,环比增长4.72%,同比增长10.82%。.
  供给方面,据统计,2009-2010年,全球棉花种植面积为4.56亿亩,较之前调整数下调1个百分点,单产为48.9公斤/亩,为6年最低水平。全球棉花产量预计为2230万吨,同比减少5%。国内方面,总的来看,全国今年棉花单产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产减产幅度在14%左右,但由于气候因素,棉花品质普遍下降。
  进口方面,据海关统计,2009年9月中国进口棉花10.22万吨,环比下降6.84%,同比下降20.8%。今年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07.8万吨,同比减少69.2万吨,减幅为39.1%。下游出口方面,今年前三季度,纺织品出口不容乐观,纺织服装出口饿为1216.8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分月份来看,6月份出口环比上涨13.6%、7月份出口环比上涨17%、8月份出口环比下降4.1%、9月份出口环比上涨6.7%。总的来看,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仍不旺盛,未来出口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价格方面,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级)10月均价为13655元/吨,环比上涨4.72%,同比上涨10.82;国际方面,cotlookA(棉价指数)指数10月均价为66.82美分/磅,环比上涨4.29%,同比上涨7.26%。
  总的来说,由于中国棉花一直处于供不应求格局,国内减产势必导致棉花价格上扬。

  国内糖价远低于国际水平

  10月份,我国食糖价格为4133.元/吨,环比增长0.24%,同比增长45.78%。而国际同期进口价格基本维持在5500元/吨,远高于国内市场价格。因此,中国大量进口食糖的可能性不大。
  截至9月末,2008至2009年制糖期全国食糖产量为1243.12万吨,较2007至2008年制糖期减产240.9万吨,减产幅度为16.23%。其中,甘蔗糖产量为1152.99万吨,同比减少15.17;甜菜糖产量为90.13万吨,同比减少22.38%。消费方面,初步测算2008至2009年制糖期国内消费量将达到1390万吨,按5%增长率来算,下个榨季的消费量将达到1460万吨。展望2009至2010榨季,由于全国各产区均有一定程度的减产,尤其是广西,夏秋冬干旱有望继续,甘蔗单产有一定幅度下降。总的来说,初步预计2009至2010榨季产糖量为1200万吨,而需求达1460万吨,缺口为260万吨。目前,国储糖为240万吨,加上明年古巴进口40万吨,国储糖将达到280万吨,假设国储糖全部抛售,供需将趋于平衡,但问题是国储糖不可能全部抛售,因此,2009至2010制糖期我国食糖供需仍让偏紧。国际方面,2009至2010年制糖期,受印度和俄罗斯食糖减产,初步预计全球食糖缺口在400万吨左右。
  产销方面,截至2009年9月末,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1206.15万吨(上制糖期同期销售食糖1329.75万吨),累计销糖率97.03%(上制糖期同期89.6%),其中,销售甘蔗糖1120.51万吨(上制糖期同期1226.89万吨),销糖率97.18%(上制糖期同期89.69%),销售甜菜糖85.64万吨(上制糖期同期102.86万吨),销糖率95.02%(上制糖期同期为88.59%)。

  生猪价格止跌回升

  由于3-4月份生猪补栏不足以及4月底的抛售,造成生猪出栏不足,猪价在消费淡季持续攀升。国内猪价自今年6月份以来持续上升,并且在9月上旬达到最高点,从9月中旬开始回落。9月中旬开始的生猪价格回落,是由于前期国家的猪肉收储以及猪价上升导致养猪利润的好转带动了生猪补栏,6-8月份补栏较多,10月份到年底生猪出栏将较为充足,导致生猪价格下滑。东北地区、河南、广东、江苏等地猪价已经持续下降。
  农业部表示今年以来,全国生猪疫情总体保持平稳,特别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范围显著缩小,流行强度明显减弱。据统计,截止10月20日,今年全国只有山西、湖南、湖北、西藏、江西5个省份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疫点7个,发病猪7667头,死亡3278头,扑杀7724头。为进一步巩固猪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农业部将继续强化疫情报告、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检疫监管等各项防控措施。
  国庆节后连续小幅回调的生猪、猪肉价格终于止跌,进入消费旺季后猪价仍值得看好。11月份第一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1.23元/公斤。全国市场基本保持平稳。考虑到未来饲料价格仍将高位运行,以及疫病存在的风险,生猪价格在经历了回落之后,可能在2010年恢复上涨态势,预计到2010年二季度肉制品企业原料成本压力将增大。华泰证券认为:“截止2009年5月前,猪肉价格下跌了近一年,对母猪、商品猪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出来。我们认为,猪价距离14元/公斤的长期适中水平仍有15%的距离,消费旺季与逐步显现的存栏量减少效应,将推升生猪收购价再上涨20-30%。”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