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原油价格的真正反转
侯宁(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5月19日,被媒体热炒的“5·19行情”没能靠“精神”有所表演,“石油双雄”也表现平平,倒是发改委及时通知了中航油、中石化等相关企业:航空煤油该提价了!
不同的是,以往汽、柴、煤油价格基本上是同时上调,而此次,发改委却只是上调了航空煤油价格460元/吨。对开车族而言,这是好事;对本就在套保交易中巨亏的航空公司来说,却是不大不小的噩耗。
记得在2007年11月1日,发改委也提了油价。面对油价提升的决定,除了垄断性石油石化加工巨头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其他替代能源生产企业高兴之外,其余企业及广大消费者都叫苦不迭。而且,此次提升油价进一步抬高了CPI,加剧了当时便已经存在的通胀压力,使得宏观调控形势更加复杂。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油荒不仅威胁到了国计民生,而且也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脆弱,即我国石油供应一半来自进口,自给能力不足,一旦油价持续走高或进口通道受到限制,那么经济滑坡便几乎是必然的了。而且,仅仅通过推高油价提升我国战略性能源的成本,便足以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命脉和当时牛气冲天的股市。不幸的是,正是从那时起,我国股市便步入了尚主席所言的“大的起伏”中,只不过当时,多数投资者还浑然不觉。
如今,尽管中国经济和股市早已无法和2007年11月的牛气相提并论,但相同的是,原油价格跌了又涨了,油价又要上调了。此时,人们肯定要问的是,这次油价上调会成为一种趋势么?它对经济和股市影响几何?如果再爆发油荒会导致什么局面?
对此,我们首先得回到原油市场,先看看这样的涨势能否持续才是。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在金融危机导致各国GDP告急的同时,国际油价却节节攀升,以至于最近再创近6个月来的新高。对此,除了少数原油产出大国和做多的炒家大赚其钱外,对别的国家而言,此等局面都堪称“祸不单行”,而对石油匮乏和进口大国来说,这更似自家房子着火的时候还有人火上浇油。
然而,油价还在涨。单从技术上看,美国原油期货虽然沿着10周均线稳步上行,但尚属反弹行情,而目前,我们也只能希望10月和60月均线的63、68美元能延缓油价攀升的脚步。这也是发改委单单提了航油价格而暂时没有提高其他油价的原因,发改委也在观望,如果油价反弹步伐就此停下,则中国大幸,开车族更可拍手称快。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涨势持续,一旦原油期价有效站稳60月均线,则意味着原油市场基本面再次逆转,油价便有可能再次演绎上百元的疯狂。那时,油荒便可能再次降临国内,从而也会带动其他大宗商品市场继续飙升。
事实上,自2008年12月19日国际原油价格创出每桶32.4美元的六年低点后,原油价格便开始缓缓筑底,并在今年一路攀升至目前的60美元之上,而与此同时,国内燃料油、黄金、天胶、期铜、期铝等大宗商品期价也基本实现翻番,演绎了和原油期货几乎类似的多头行情。这一时段期市的投资价值在于原油、燃料油等期货品种惨跌后正在酝酿反弹甚至反转好戏。
当然,这只是对金融投资者而言的“好戏”。对中国经济而言,油价反转可能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油荒,而在中国经济正在全力抗击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现在,油荒的破坏性便绝非2007年可比了,它会让经济下滑加速,让我国经济雪上加霜。
也正因如此,我们看到政府和相关企业已加大了石油进口的步伐,不仅和俄罗斯交换石油,而且最近还与巴西签订了100亿美元换石油的协议。可以说,这都是未雨绸缪的明智之举。因为我们不希望油价续涨,并不代表它便不能续涨乃至反转。我国政府和企业对外投资中发生的众多的血的教训表明,心存侥幸是注定要吃大亏的。
不仅如此,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也应大幅增加,替代能源的研发更应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才是我们需要真正振兴和发展的产业;只有如此,中国经济才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最早反弹”的梦想。 (东方早报)
下一页:衰退期油价飙升 滞胀风险近在眼前? 多位专家解读
#p#副标题#e#
衰退期油价飙升 滞胀风险近在眼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朱小雯 发自北京
滞胀会降临中国吗?这是摆在中国经济学家面前的问题。
19日零时起,我国航空煤油出厂价和零售价每吨提高460元人民币,并可能成为国内其他成品油价格即将上调的一个信号。同日,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最新报告称,由于经济衰退,能源投资正在大幅下降,这为未来3年内油价的飙升铺平了道路;本月13日,国际油价一度突破每桶60美元关口。
而在上周我国公布信贷和物价数据时,经济分析人士预计,尽管物价指数延续了前两个月的跌幅且未来数月料仍停留在负区间,但将近6000亿元的新增信贷说明市场上流动性充裕,缓解了对通缩的担忧。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也表示,全球金融危机下各国货币当局释放的流动性有可能导致泡沫,中国根据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对货币政策进行动态微调是可以的。央行与银监会此前也已充分肯定了当前的货币政策,认为其有利于抑制通缩预期,增强信心,支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未来我国出现滞胀风险的担忧已经开始出现。对此话题,《每日经济新闻》昨日分别采访了著名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和申银万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不难看出,目前经济学家们对此意见分歧仍比较大,甚至形成鲜明对立的两派。
谢国忠:不应以流动性来治结构的病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价格和货币供应成正比。如果用流通的手段来刺激经济,在经济差的时候放钱,经济好的时候收钱,将流动性作为工具来有效稳定经济,这样的稳定是虚假的。这样的增长带来了债务的上升,债务多了之后刺激了市场价格,股票和楼价都上升了,带来泡沫的循环,泡沫破裂之后又会带来经济的急剧下滑。
谢国忠表示,过去所谓的微调其代价是经济大幅下滑。“微调是在积累问题,放钱能够救经济是格林斯潘理论的延续。钱放出来使接下来通胀的可能性加大。目前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油价能突破60美元,明年就会出现通胀。4月份美国零售下降了0.4个百分点,批发价格上升了3个百分点,价格上升和需求下降已经同时出现。中国通胀的苗头已经开始,明年是有可能出现滞胀的。”
他认为,目前我国把经济结构的问题用流通来治,这个药不对。上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的10年滞胀就是因为经济结构没有调节好,结构的问题用货币政策来应付,结果并没有让经济好起来。
谢国忠表示,要避免滞胀的局面,信贷不能再像目前这样放了,国企都在做高利贷生意,企业借钱的利息比存款利息还低。整个货币政策不见得要变得很紧,但今年总的银行贷款和GDP的比例只有1.2倍,与中性的政策相差太多,贷款应下降一半以上才能达到中性的程度。我们现在的货币政策非常宽松,而宽松的政策应该用在支持结构性调整上面。
张斌:油价上涨对CPI传导有限
但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与谢国忠的观点则相反。他认为我国未来的滞胀压力不会太大,没有必要对此太担心。他表示,滞胀主要涉及CPI或者说食品价格,油价上涨会显著传导到PPI。但实证研究证明,再由PPI传导到消费物价指数会很有限,所以油价上涨对CPI的影响不大。
张斌表示,目前我国CPI水平不高,但下半年同比基数小了,自然会转为正增长,不过环比即便上涨,幅度也不会大。而滞胀压力大小取决于政策取向,这其中关键看房地产行业。房地产投资上不去的话,就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工资无上升空间,而农民工、工人的工资决定食品价格不具有走高的基础,那么整个CPI上涨压力不会太大。出口、房地产和劳动力成本与食品价格,包括CPI的联系很紧密。
他认为,我国物价未来可能会有所走高,但由于总需求并不是很旺盛,食品价格上升空间不大,因此短期内我国通胀压力并不大。
李慧勇:宽松货币政策不需转向需调整
申银万国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我国目前是需求拉动型的上涨,需求下降和通货膨胀这两个滞胀的因素很难同时出现。近一段时期,由于需求不断回升,价格上升,同时国家为了刺激经济而投放了大量货币,未来流动性仍将非常大,货币常数也大幅增长,因此今年下半年会出现通胀预期。
李慧勇表示,CPI的负数至多持续一到两个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