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维生素 » 正文

维生素A及维生素E市场展望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4-09  

     4月1日,DSM发布公告称帝斯曼(中国)决定四月份VA停产、VE减产;浙江医药发布维生素产品生产经营情况公告,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VA、VH 的价格走势、销售数量不容乐观,……面对上述不利形势,公司将进一步优化营销策略,巩固现有客户群,维护相应的市场份额”;4月2日,新和成发布公告,称“进入3 月份以来,随着客户存货的逐渐消耗完毕,销量开始回升,客户开始进行第二季度的询价和订货,但因为当前的市场总体上供过于求,市场竞争力度进一步显现。为应对销量下降的不利局面,确保公司市场份额,公司的对外报价也逐步降低。” 从3家公司公告用词可以看出公司经营策略差异。DSM作为全球维生素行业领先企业,对维生素市场具有定价权。

    博亚和讯:

    1)DSM的经营策略为“追求利润而非市场份额”;而浙江医药和新和成从公告中体现出的主要观点还是确保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且浙江医药表示对“VA、VH的价格走势、销售数量不容乐观”。

    2)经营策略的差异源自各个公司业务结构及产品组合不同,DSM产品线较长,从上游关键中间体生产,到VA、VE生产、多维、预混料、香精香料等产品组合,产业链条从生产到市场销售成熟;在价值链具有竞争优势的情形下,产业链也较长。例如,在DSM全球维生素45%左右的市场份额(金额)中,有一半是通过多维预混料销售。如果VA、VE单体利润较低,完全可以通过下游产品销售渠道利用产业链整合的整体优势来获得高利润。

    

    据博亚和讯研究,国外维生素厂家对产品应用、产品组合及技术服务方面要明显优于国内维生素生产企业,后面3项提升了产品的附加价值,自然也可以获取良好的回报。此乃价值链整合方面的优势。并且由于产业链的优势,不但降低了维生素单体采购的交易成本,更可以灵活调整下游产品生产(如多维、香精香料等)。

    浙江医药和新和成维生素单体产品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65%和82%(公司2008年年报),产业链较短,对下游产品并未建立成熟的市场销售渠道。价值链也仅仅停留在原料制造商的层面,产品的附加价值几乎没有得到提升。

    3)2009年前3个月份国内外维生素市场比较低迷,需求确实有较大程度减弱。近期国内饲料市场有所回转,后期维生素市场需求可能有所回升,但VA、VE价格较高,这两个品种当前在每吨配合饲料中成本在7元(VE在4~5元)左右,相比2007年之前仍有50%左右的上涨,采购对此心有余悸,不利于价格再度提升。

    4)当前VA市场价格在125元/kg左右,预计下周即将突破120元/kg,但从历年销售价格来看,后继下降幅度有限,预计100元/kg是其底线;VE市场价格在120元/kg左右,局部地区有低于此价格成交,从历年销售价格及生产成本来看,可能会继续下滑。

    5)基于以上分析,认为VA、VE市场价格仍处于下行趋势。

    假设:

    1) 如果单体价格上涨,而多维或预混料价格不变或者上涨幅度较小,采购单体自配成本有可能高于采购多维、预混料成本支出,有利于多维、预混料销售;

    2) 如果单体价格下行,则产品利润势必很低,对于DSM来说,完全可以采购国内企业单体,依靠价值链、产业链的竞争优势来销售多维、预混料,仍有望取得良好的利润。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