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网塑料讯:由于全球资源价格不断攀升,以尿素为原料的三聚氰胺产业生产基地正在不断集中。随着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等环保型下游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国际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并不断向下游延伸。业内资深人士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中国三聚氰胺及下游产业开发推进峰会"上分析认为,国际三聚氰胺产业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特点进一步凸显,充分表明三聚氰胺产业发展朝着集约化的方向迈进,而且步伐正在加快。生产基地日益集中由于原油、天然气等基本原料大幅涨价,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部分三聚氰胺厂家相继停产,世界其他地区的生产企业因生产成本等因素陆续减产,如日本三井、美国氰胺公司等都减产50%以上,日本三井已于去年2月前退出三聚氰胺生产领域。在一部分企业停产或退出的同时,国际三聚氰胺巨头正在寻找新的战略基地。
全球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企业荷兰帝斯曼公司去年10月份宣布,未来一至两年内将对其欧洲的三聚氰胺业务进行战略调整,采取合资或出售的方式,增强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
2008年国际巨头新建项目充分印证了其战略意图。帝斯曼公司在与国内多家公司接触洽谈后,最终与山西丰喜肥业达成了合作经营三聚氰胺的意向,并于今年2月28日正式宣布成立三聚氰胺合资公司。德国鲁奇公司4万吨/年三聚氰胺项目预计6月份在俄罗斯投产,AMI在中东地区的8万吨装置正在建设,预计2009年投产。四川美青氰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牟海波分析说,未来全球三聚氰胺生产的主要基地分别为:亚洲的中国,中东地区和黑海地区。生产商自行向下游转化开发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下游产品,是三聚氰胺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北京三嗪兴达化学研究所所长李健介绍了美国、西欧等地三聚氰胺消费及产品结构的主要特征。美国三聚氰胺产业在传统产品和不断创新的表面产品技术的有力支持下,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在涂料领域的高消费和高增长。而且美国三聚氰胺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使产品质量得到可靠的保障,同时,也保证了企业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受纳能力。以三聚氰胺及其他相关关键原料的生产为依托,美国三聚氰胺产业采取延伸和扩张产业链的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和开发新产品。
美国氰特公司氨基树脂及其相关产品发展历程和产品结构具有以上明显的特征。其商标Cymel旗下以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的下游产品多达50多个品种,产品涉及涂料树脂、浸渍树脂、特殊添加剂、胶黏剂等许多种类,自成体系并配套,确保了其产品在这一应用领域中的长期主导地位。在西欧,巴斯夫、林茨、帝斯曼等既是三聚氰胺骨干生产商,也是下游产品生产商。巴斯夫7万吨/年的三聚氰胺全部自行转化为下游产品,林茨三聚氰胺的内部转化率也高达50%以上。这些骨干生产商为下游产品的开发和技术进步以及扩展新的应用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高度商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也使新产品的开发、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在机制上得到保证。例如巴斯夫商标KAURAMIN旗下以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的木材胶和浸渍树脂的品种多达30多个,KAURIT旗下的以尿素为主要原料的木材胶和浸渍树脂的品种也有30多个。集约化步伐加快2008年国际能源价格将持续上涨,受此影响,部分三聚氰胺装置因成本过高,不排除继续停减产的可能,全球主要三聚氰胺消费市场欧洲、北美、东南亚的需求比较旺盛,全球总体供求存在缺口。牟海波说:"这对于三聚氰胺产业来讲是一个利好消息,在新建大型装置未投产以前,国际需求增加的局面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得以延续。
慧聪网塑料讯:由于全球资源价格不断攀升,以尿素为原料的三聚氰胺产业生产基地正在不断集中。随着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等环保型下游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国际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并不断向下游延伸。业内资深人士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中国三聚氰胺及下游产业开发推进峰会"上分析认为,国际三聚氰胺产业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特点进一步凸显,充分表明三聚氰胺产业发展朝着集约化的方向迈进,而且步伐正在加快。生产基地日益集中由于原油、天然气等基本原料大幅涨价,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部分三聚氰胺厂家相继停产,世界其他地区的生产企业因生产成本等因素陆续减产,如日本三井、美国氰胺公司等都减产50%以上,日本三井已于去年2月前退出三聚氰胺生产领域。在一部分企业停产或退出的同时,国际三聚氰胺巨头正在寻找新的战略基地。
全球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企业荷兰帝斯曼公司去年10月份宣布,未来一至两年内将对其欧洲的三聚氰胺业务进行战略调整,采取合资或出售的方式,增强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
2008年国际巨头新建项目充分印证了其战略意图。帝斯曼公司在与国内多家公司接触洽谈后,最终与山西丰喜肥业达成了合作经营三聚氰胺的意向,并于今年2月28日正式宣布成立三聚氰胺合资公司。德国鲁奇公司4万吨/年三聚氰胺项目预计6月份在俄罗斯投产,AMI在中东地区的8万吨装置正在建设,预计2009年投产。四川美青氰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牟海波分析说,未来全球三聚氰胺生产的主要基地分别为:亚洲的中国,中东地区和黑海地区。生产商自行向下游转化开发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下游产品,是三聚氰胺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北京三嗪兴达化学研究所所长李健介绍了美国、西欧等地三聚氰胺消费及产品结构的主要特征。美国三聚氰胺产业在传统产品和不断创新的表面产品技术的有力支持下,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在涂料领域的高消费和高增长。而且美国三聚氰胺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使产品质量得到可靠的保障,同时,也保证了企业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受纳能力。以三聚氰胺及其他相关关键原料的生产为依托,美国三聚氰胺产业采取延伸和扩张产业链的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和开发新产品。
美国氰特公司氨基树脂及其相关产品发展历程和产品结构具有以上明显的特征。其商标Cymel旗下以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的下游产品多达50多个品种,产品涉及涂料树脂、浸渍树脂、特殊添加剂、胶黏剂等许多种类,自成体系并配套,确保了其产品在这一应用领域中的长期主导地位。在西欧,巴斯夫、林茨、帝斯曼等既是三聚氰胺骨干生产商,也是下游产品生产商。巴斯夫7万吨/年的三聚氰胺全部自行转化为下游产品,林茨三聚氰胺的内部转化率也高达50%以上。这些骨干生产商为下游产品的开发和技术进步以及扩展新的应用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高度商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也使新产品的开发、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在机制上得到保证。例如巴斯夫商标KAURAMIN旗下以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的木材胶和浸渍树脂的品种多达30多个,KAURIT旗下的以尿素为主要原料的木材胶和浸渍树脂的品种也有30多个。集约化步伐加快2008年国际能源价格将持续上涨,受此影响,部分三聚氰胺装置因成本过高,不排除继续停减产的可能,全球主要三聚氰胺消费市场欧洲、北美、东南亚的需求比较旺盛,全球总体供求存在缺口。牟海波说:"这对于三聚氰胺产业来讲是一个利好消息,在新建大型装置未投产以前,国际需求增加的局面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