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是这家不事张扬的医药公司于2005年成功收购罗氏维生素和精细化工部门,成为全球新任维生素“霸主”。其后又在中国扩大了其化工原料的产能并入股中国最好的抗生素生产企业——华北制药,甚至还为了原料来源正在与中海油商谈合作。
“未来5年,帝斯曼在中国的业务额将从过去的5亿美元增长到10亿美元。”负责中国业务的杨赞德近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当前,中国市场占帝斯曼全球销售的5%,将来要达到10%。”
为了实现帝斯曼2010年战略,现在及未来一年,该公司计划在中国投入5亿美元,用于实施包括与华北制药等正在商谈的一些合作项目,也包括技术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
入股华药
华北制药与帝斯曼的合作终于在10月底浮出水面,相距2004年华北制药发布公告帝斯曼将参股华药整整一年。“这一年,谈得非常辛苦。”杨赞德表示,“最大的困难在审批。”
华北制药是国内最大的青霉素工业盐生产厂家,也是国内原料药生产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国有企业之一,在河北乃至全国制药行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华药与帝斯曼将不仅在利益中博弈,还肩负着国有企业转型的试水和阵痛。
今年9月,帝斯曼公司董事长兼CEO艾赋鼎正式拜访河北省政府高层后,双方合作计划才真正付诸实践。
杨赞德介绍,帝斯曼与华北制药的合作分三步走:首先投入2500万美元现金收购上市公司华北制药(600812)7.64%的股份;接着帝斯曼将与华北制药集团组建两个营养品和抗感染药的合资公司,计划总投入1.64亿美元现金;同时,将帝斯曼在维生素和抗感染药业务上的专利技术无偿授权合资公司使用。
“帝斯曼持股上市公司华北制药7.64%的股份并不算多,但这只是第一步。”华药集团新闻中心的相关人士承认。此前,华北制药董事长常幸亦在公开场合表示,不排除让外商相对控股的可能。
杨赞德却表示,帝斯曼入股华药上市公司的目的不在于控股,而在于合作。在新的合资公司里,华北制药与帝斯曼所占股份分别是51%和49%。杨进一步表示,帝斯曼现有合资公司中的人才将有可能调到新的合资公司内任职。两家合资公司预计明年夏季以后正式在石家庄成立。
对于市场上流传的华药集团总经理刘寿文在双方合作以后离职的猜测,杨赞德解释,帝斯曼只是参股上市公司华北制药,与华药集团没有关系。
布局中国
帝斯曼为了实现到2010年在中国业务额翻番,已经有了周密的5年规划,并且命名为“扬长出击”,其重点在于加速特种产品盈利率和创新性。杨赞德认为,帝斯曼在中国的增长点有三处:市场份额的扩大、创新产品的出现、收购企业或者股票收购。
杨赞德笑着承认,2005年帝斯曼一改过去低调风格加紧在中国的布局,以期在中国提升企业自身的形象,扩大产能,在中国市场有好的销量。而且,“对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我们也会关注。”事实上,帝斯曼目前在中国已经拥有7家合资公司、4家独资公司以及6家独资销售部。
华北制药是5年规划中的重要一步。“帝斯曼与华北制药的合作是实力和竞争优势的强强联合,也就是高科技与成本优势有效结合,这都将有利于双方的战略发展。”杨赞德说,“我们的合作将从营养品、医疗用品、原料生产着手,希望能开个好头。”
其实,对帝斯曼而言,虽然其拥有世界先进的青霉素和维生素生产技术,但它在中国却尚无维生素C业务。而这些品种正是目前华药的主打产品和最有竞争力的部分。新的合资公司将以生产VC、VB12和青霉素系列为主,显然对帝斯曼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医药业务都是如虎添翼。
另一方面,帝斯曼加紧了在中国的研发力度。杨赞德认为中国的市场容量特别大,特别是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需要更多的新药,而且各大医药公司在中国的竞争已经上升到研发这一层面。
于是,在今年9月8日,帝斯曼公司宣布其中国研发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除承担产品及生产研发工作外,还负责深入追踪市场趋势,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与外部学术机构如大学、科研单位和行业中的合作伙伴进行广泛交流,从而为帝斯曼的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实际上,杨赞德此次中国行的目的就是与复旦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
帝斯曼现在每年投入3亿欧元的研发费用,占净利润的4%。“早在20世纪60年代,帝斯曼就在中国开始了技术授权工作,这是公司在华长期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过去的十年间,帝斯曼在中国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力度,成为其在华长期发展的第二阶段。时至今日,随着帝斯曼中国研发中心的成立,公司的在华长期发展进入了第三阶段。”杨赞德说,“我们将与中国科技界更紧密地结合,从而融入到本地产业的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