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这家荷兰的工业巨头的手终于如愿以偿地和华药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这也让此前人们对两家合作谈了10个月还没结果的悬念和担心放下。
的确,业界对双方合作的种种担心因素,其实都可能令合作谈判期拖长。如双方合作首先碰上的就是较为敏感的国有股转让问题。由于双方交易涉及到华药集团所持国有股的转让、如何定价和所持比例势必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这不仅牵涉到DSM和华药合作的双方当事人,也会成为今后在医药产业中类似合作的一个参考。且华北制药又是上市公司,交易过程中自然也包含着对当初“以股抵债”的完成,这种新操作难免导致DSM和华北制药的股权交易需要走的程序很多。
而且从2004年12月双方第一轮合作协议签署至今,外界环境因素更加给他们的合作添加了许多算不上利好的消息:今年6月,华北制药下属的VC制造厂商与国内几大VC巨头一道遭遇了国内企业在境外的首起反垄断官司,这也为当时至今后的VC原料出口蒙上了阴影;7月21日,我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了2%,随之而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都是升值走向,这无疑会增加DSM入股华药的成本。
但如今合资协议的签署证明一定有更大的利好因素让双方克服了这种种难题。想来,中国在卫生保健领域巨大的市场空间应该是DSM抱着诚心而来的主要解释。须知,在过去的5年里,DSM先后于2001年和2002年将盈利水平尚佳的石油、能源两个部门以总值35亿欧元的价格出售,成功地完成了将主营业务集中在生命科学和特性材料领域战略目标。而且,10月6日在荷兰DSM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DSM宣布了公司2006~2010的5年的战略规划。在众多的远景规划数据中,DSM非常明确地提出,未来5年,公司将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开发,使这一市场的销售额从目前的每年5亿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从最近DSM在中国陆续与工程塑料和制药行业领军企业的合资合作中可看到,DSM对中国这个具有13亿人口和每年GDP增长8%?9%的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充满了期待。
类似DSM这样的企业,近期已经开始或者有想法在中国投资建药厂、建医院的外来企业不在少数,这可以从众多展会上越来越多的外资药企代表和医疗投资经理的新面孔中反馈得到。目前国内仍有几千家药厂,药品流通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改革仍未完善,但也恰恰是这种尚未成熟的市场迹象,以及与我国政策越来越放开、法规越来越完善的趋势形成了对国际产业巨头和资本的诱惑。此外,从人民币汇率将继续走高的形势来看,现在进来可能远比今后进来所付出的成本要低。
所以,DSM不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