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托市稻谷年内首拍 有效改善市场供应


来源: 粮油市场报   作者: 特约分析师郑红明   时间: 2025-04-07

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年内“首秀”,因拍卖底价偏高、拍卖稻谷的储存年限偏长、销售底价没有竞争力、下游消费需求不旺,使得其成交清淡,同时也反映出当前国内稻谷供应没有预期那样紧张。

进入二季度的第一天,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就举行了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但成交十分低迷,显示市场供应并没有预期那样紧张。后期随着地方储备稻谷加速轮出,预计市场供应压力还将增加。

托市稻谷拍卖登场

年内“首秀”成交清淡

4月1日,政策稻谷竞价销售年内“首秀”,与上年相比提前了4个月,但与2020年以来的年内首拍相比,仍稍显偏晚。

本次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底价与上年相比保持不变(早籼稻上年没有拍卖),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产粳稻销售底价分别为2560元/吨、2590元/吨、2620元/吨,2021年和2022年产中晚籼稻销售底价分别为2550元/吨、2580元/吨,2020年产早籼稻销售底价为2480元/吨,与2023年拍卖底价相同。

本次国家共投放2020年至2022年产最低收购价稻谷629508吨,比上年首次拍卖量增加7809吨;实际成交7263吨,比上年首场拍卖减少56051吨;总成交率仅1.15%,比上年首场低9.37个百分点;总成交均价为2623元/吨,比上年首场增加21元/吨(其中,最高成交价2640元/吨,最低成交价2590元/吨)。分省来看,仅黑龙江成交7263吨,江西、安徽、河南均流拍;分品种看,早籼稻和中晚籼稻均流拍,仅粳稻成交7263吨。

据分析,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首秀”成交清淡的原因:一是拍卖底价偏高。虽然今年进行竞价销售的稻谷拍卖底价与去年相同,但稻谷的储存年限却已较上年又增加了一年。按照目前稻谷储存每增加一年,拍卖底价比上一年降低30元/吨的标准,相当于拍卖底价较上年提高了30元/吨,加上运费等,很多品种的稻谷到厂价格已高于市场价,拍卖遇冷并不奇怪。

二是拍卖稻谷的储存年限偏长。本次竞价销售的稻谷中,2022年产稻谷为15.2万吨,2021年产稻谷为29万吨,2020年产稻谷为18.6万吨,2021年及以前年份产稻谷占了3/4以上。

三是托市稻谷销售底价没有竞争力。当前地储稻谷已开始大量轮出,成交价格明显低于托市稻谷的拍卖底价。如:同日举行拍卖的广东中山储备库2022年产三等早籼稻成交价仅为2430元/吨,湖北省储2022年产中晚籼稻成交价仅为2420元/吨;3月31日,湖北省储2022年产中晚籼稻成交价在2400~2500元/吨之间,均低于托市稻谷拍卖底价。

四是下游消费需求不旺。当前市场大米需求偏弱,价格处于平稳阶段,企业前期采购较多,库存偏高,短期采购热情降低。

国内大米进口增加

稻米价格小幅波动

前期因中晚稻收购量同比大幅增加,农户余粮快速下降,供应偏紧,推动国内稻米市场稳中有升。

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由于大米需求持续低迷,随着托市稻谷竞价销售的展开,加上国际大米价格低位徘徊,国内大米进口增加,稻米市场供求关系得到改善,上涨势头减弱,近期价格小幅波动,局部有所走弱。

3月31日,黑龙江佳木斯圆粒粳稻收购价2620元/吨,长粒粳稻2820元/吨,周环比均下跌20元/吨;绥化圆粒粳稻收购价2640元/吨,周环比下跌20元/吨,长粒粳稻2880元/吨,持平;龙江圆粒粳稻收购价2640元/吨,长粒粳稻292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鸡西大米加工企业圆粒粳稻收购价2670元/吨,圆粒粳米出厂价37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吉林德惠大米加工企业超级稻收购价2940元/吨,超级稻米出厂价43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河南中晚籼稻收购价2520元/吨,周环比上涨10元/吨。

江西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61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2900元/吨,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84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3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湖北中晚籼稻收购均价2635元/吨,周环比持平;中晚籼米出厂均价4058元/吨,下跌2元/吨;“丰两优”中晚籼稻收购价275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2800元/吨,“丰两优”中晚籼米出厂价402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4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安徽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700元/吨,周环比持平;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800元/吨,下跌40元/吨。

湖南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66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288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300元/吨,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9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浙江杭州市场黑龙江产优质晚粳米批发均价5780元/吨,安徽产晚粳米4360元/吨,江苏产优质粳米4680元/吨,江西产晚籼米472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供应有望持续改善

粮源偏紧只是假象

当前国内稻谷供应并不缺乏,尤其是中间环节稻谷库存并不低。据统计,2024年产中晚稻累计收购量达1.05亿吨,创历史新高。而2023年同期累计收购中晚稻6627万吨,2022年同期为6080万吨。由于此前我国大米需求一直偏弱,因此,这部分稻谷并没有实质性得到消化,大部分仍掌握在中间商手中,粮源偏紧只是一种假象,贸易商手中稻谷库存远高于同期水平,市场供应压力本就不小。

进入二季度,大米需求将进入阶段性淡季。而随着最低收购价稻谷开始竞价销售,加上地方储备稻谷轮出将进入高峰,市场供应压力将继续增大。

同时,国际大米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大米进口增加势头不减,国内稻米市场供应压力将不减反增,预计短期将以小幅震荡、稳中偏弱的走势为主,等待市场形势的变化。

 上一篇 | 美国小麦互有涨跌,新关税引发贸易战升级
 下一篇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