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似乎又要重演了。
小麦似乎正在重复去年的行情。
但显然,历史不会完全重复,即便从表面看去它们是多么地相似,但因其背后的各种因素条件的不同,所以变化也不尽相同。
那么,今年的小麦是要怎么变呢?
从表面上看,小麦不断破位下跌,当前主流麦价已跌破了1.4元/斤,而部分报价还在持续走跌,不断跌破新低。
甚至连最近连续出现了几个利好消息,都没能托住小麦下行的步伐。
显然,这是铁了心了。
而下跌的原因和去年也大致相似,即轮换粮拍卖,市场供强需弱下,麦价走低。
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今年与去年有明显的不同:
第一,相比去年的恐慌无措,今年市场要冷静得多。
去年可以说小麦拿到了一个突发性的剧本,市场正在看涨小麦,市场的氛围也随之高涨,但市场并没有发现,其实小麦的颓势已经快要显现了。
于是,终于需求支撑不住,小麦跌下阵来。
而随着后续轮换拍卖不断投放,小麦便一跌不起了。
但今年比去年好的是,市场对于小麦的行情早已打了预防针,没有那么高的期待了。
期待不高,动作就不会变形错位,市场就不至于扭曲混乱。
第二,今年的拍卖启动较早,市场压力比去年小。
去年小麦开拍可以说成为了小麦市场的一个噩耗,可以说后期小麦持续大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库点为了完成轮换任务,不惜以价换量,不断下调报价砸盘所致。
也是有点动作变形。
但今年大约是为了有意避免再出现去年的情况,在年前轮换就陆续开拍了。
所以到年后我们可以看到,小麦虽然在走弱,但是相比起去年的那种断崖式的下跌,要温和得多。
轮换战线拉长,意味着小麦市场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消耗,所以市场的供应压力总体上也没有去年那么大。
第三,投放在缩量,成交有高也有低。
近期小麦虽然在走弱,但是也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比如,小麦拍卖开始有缩量的意思了。
这一般被市场解读为可能拍卖的压力减轻了,或者说拍卖快要接近尾声了。
这是一层意思,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压力下降以后,降价拍卖的意愿并不高,甚至有了挺价的意愿。
而成交率就更有意思了。
表面看,成交率在不断走低,但是一些低价的拍卖成交率仍然不低,甚至还出现了小幅溢价。
这就让人有点看不懂了,这到底是缺麦还是不缺麦呢?
其实也很好理解,现在市场的心态就是逢低采购。
一来虽然说新麦长势良好,不断发出丰产的信号,但是没到真正收获之时,谁也不敢打保票说不仅丰收而且质量上佳。
再加新麦刚收获也不能马上使用,需要掺兑陈麦,所以企业也开始有意在逢低备库了。
这也说明企业不是没需求,只是为了降低风险,也在选择安全底线。
所以这么来看,事情就明了多了:
小麦虽然依然是供强需弱,但是下游需求并不是一味地弱,仍有一定备库需求,而供应端的压力已经有所减轻,不至于疯狂砸盘。
因此虽然小麦依然偏弱,甚至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但是“底”也是比较明显的,不太会出现去年那样的大跌行情。
这大概就是麦收之前小麦的一个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