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利好小麦市场 保供稳价“信心”增强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2-10-13
备受关注的新年度小麦最低收购价及临储小麦拍卖重启政策均已落地,新政对市场体现利好,既能体现政策导向,稳定种植信心,同时也不会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利于保供稳价政策落实。
今年新小麦价格高开,行情反复已成常态。截至9月底,华北地区制粉企业普通新麦(国标二等)进厂价3100~3120元/吨,较6月初下跌50~80元/吨,同比上涨500~510元/吨。
夏粮集中收购已经结束,四季度受成本驱动及需求旺季支撑,麦价底部坚实,行情预期向好。但由于小麦市场供需宽松,加之国家保供稳价力度较大,麦价上行空间仍然有限,1.55~1.60元/斤或为主产区主流价格区间。
政策预期利好,提振市场信心
9月下旬,一周之内接连发布临储小麦销售提价重启和提高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两项政策,彰显国家一方面致力于促进小麦稳产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则通过灵活适时的小麦投放节奏,以达到市场供需稳定,从而调节麦市行情波动。整体上看,政策对市场体现利好,有助于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
9月27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交易公告,10月12日国家临时存储小麦竞价交易重启,首场拍卖小麦均在新疆域内。拍卖底价为:新疆高寒地区2050元/吨,较年初上调150元/吨;新疆非高寒地区2014年产小麦2410元/吨,上调60元/吨,2015年至2017年产小麦2500元/吨,上调150元/吨。本次启动的小麦销售底价全线上调,但由于投放量仅4万吨,且均为新疆地区销售,数量少、覆盖范围小,因此对市场的影响有限。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当前粮价与拍卖暂停前的拍卖底价存在巨大落差,叠加当前流通市场仍有大量粮源,国家在主产区暂未启动拍卖活动,这无疑给持粮主体吃了一颗定心丸,既有助于维护小麦市场购销平稳,推动粮食市场化运作继续良性发展,同时也利于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利好当前的秋冬种。
9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公布202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2023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1.17元/斤,同比提高0.02元/斤。
笔者认为,本次小幅上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既能体现政策导向,稳定种植信心,同时也不会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利于保供稳价政策落实。不过,由于政策调整的幅度符合市场预期,加之与当前小麦市场价差较大,预计对当前小麦市场的影响也将有限,效应多反映在政策导向上。
夏收高开低走,麦市重心上移
据了解,今年夏收小麦开秤价格较高,尽管后市出现低走,但市场重心仍较上年同期大幅上移。当前,华北地区制粉企业新产普麦(国标二等)入厂价为3080~3120元/吨,比上年同期高500~510元/吨;优质小麦价格为3190~3240元/吨,同比高480~540元/吨。
据资深人士分析,今年小麦收购全部为市场化收购,充分说明粮食市场流通顺畅,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意识浓厚,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日趋完善。同时,今年夏收各级储备企业积极发挥粮食储备轮换对整体收购市场的引领带动作用,有力促进了种粮农户在丰收之年实现增收。有关数据显示,中央储备小麦轮换收购均价3100元/吨,比最低收购价高出30%多。
市场人士分析,单体量小、留存分散、总量较大是当前基层待售小麦的主要特点。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状况会影响市场短期内的行情走势,阶段内的区域性市场仍将表现出难涨难跌的局面,毕竟价格一旦出现上涨,就会吸引一批小麦进入流通,而价格一跌,就会再度压制农户的售粮情绪。
余粮同比充裕,流通领域较多
由于今年夏收期间小麦价格处于高位,6个主产省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均未启动,粮食收购全部为市场收购,这也是2004年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第二个未启动托市收购的年份。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2022年我国小麦总产量13576万吨,比2021年增加128.6万吨。截至9月1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5504万吨,集中收购结束预计为5600万吨~5700万吨,占当年产量的四成多,仍有大量粮源滞留于流通领域,新小麦余粮同比充裕。
从市场粮源分布结构看,今年主产区各省均未启动托市收购,虽然各级储备粮轮换、增储有所增加,但在整体收购量中占比仍然有限。据了解,新麦上市以来价格频繁波动,贸易商为控制风险,大多随收随走,因此,今年农户手中余粮数量同比偏多。市场人士估计,截至9月底,农户手中仍有5000万吨~5300万吨小麦可供市场流通,占今年小麦预估商品量的43%,后期市场供给压力同比偏重。
行情谨慎向好,上行空间受抑
今年夏收小麦价格呈现高开低走、震荡向下趋势,主要原因是今年小麦产量、质量双增,由于市场麦价较高,最低收购价收购预案没有启动,加之小麦、玉米比价回归,饲用替代需求受到抑制,市场供需格局较为宽松。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2/2023年度全国小麦新增供应量为14622万吨,消费量为12975万吨,供求结余1845.2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840万吨,市场普遍认可供需结余增加的结论。
近年来,虽然传统的淡旺季对市场影响越来越弱,但四季度面粉需求相对其他时期还是有所增加的。与此同时,由于今年新季小麦开秤价格高,导致部分贸易商前期建仓成本较高,因小麦市场价与储粮主体的成本还未接轨,储粮主体偏重于观望,待价而沽、挺价的意愿较强,而基层农户惜售情绪自始至终就比较浓重。市场认为,受后期市场需求增加、持粮主体库存成本高企的支撑,小麦价格有望阶段性回暖,但由于市场供给充足的局面整体难以改变,加之国家保供稳价力度较大,小麦上行空间或仍相对有限。
国际麦价动荡,国内影响有限
近段时间以来,因担忧俄乌冲突升级影响黑海地区谷物出口,国际小麦价格上涨至两个月新高。9月底,CBOT小麦12月期约报价2359.74元/吨,较上月同期上涨229.22元/吨,涨幅为10.76%。但我国小麦市场供需基本面相对宽松,小麦进口主要为品种调剂所需,国际小麦价格上涨或只在氛围上对国内麦价略有提振,但实际影响并不大。
今年以来,我国小麦进口来源结构发生变化,进口澳大利亚小麦占据绝对位置,其次是加拿大,其他国家小麦进口基本停滞。尽管国际麦价上涨对我国小麦供需基本面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但也相应增加了小麦进口成本。
来源:粮油市场报
上一篇 | 2022年10月美国农业部小麦供需报告
一周热点
- 2023-02-16从“玉米”视角解读一号文件 重点关注五个方面
- 2023-02-16中央一号文件对豆粕市场行情有何影响?
- 2023-02-16国际小麦替代作用增强 国产玉米受挤压
- 2023-02-16农业农村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2023年畜牧兽医统计监测工作
- 2023-02-162022年全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
- 2023-02-15关于征求农业行业标准《实验动物福利要求》(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 2023-02-15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
- 2023-02-14印遇龙:多管齐下助推中国猪肉品质走向更高端
- 2023-02-14基因编辑母鸡:家禽养殖行业的新希望
- 2023-02-14如何看待猪肉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