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巴伦周刊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农产品市场可能继续面临价格疲软带来的压力。由于全球供应充足,美元汇率走强,加上其他商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的货币疲软,玉米、小麦和大豆价格继续承受下跌压力。
过去18个月里,华尔街日报的美元指数上涨24%。这也是谷物和大豆价格下跌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这些农产品以美元计价,因此当美元汇率走强时,海外买家的进口成本增加,从而导致需求疲软,给价格带来下行动力。
美元走强也可能促使巴西和阿根廷等头号生产国提高出口商品的产量,因为在美元走强的情况下,种植户售出作物时可以换取更多的本国货币。这反过来提高了全球供应,也会给价格带来压力。过去一年里,巴西和阿根廷的货币已经分别下跌34%和30%。阿根廷新政府于2015年底取消货币管制,致使比索兑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阿根廷还下调了大豆出口关税,以提高出口竞争力。
研究机构资本经济公司(Capital Economics)商品经济学家Hamish Smith称,在过去12个月里美元走强对农产品价格构成主要影响,削弱美国出口竞争力。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和小麦出口国,第三大大豆出口国。但是中国的需求疲软,令美国农产品市场进一步承压。美国农产品本来已经遭受农作物连续三年丰产的压力。
2016年迄今为止,玉米、小麦和大豆价格分别上涨1.4%、5.5%和3.5%。上周五,CBOT3月小麦期约报收4.73美元/蒲式耳,3月玉米期约报收3.63美元/蒲式耳,3月大豆期约报收8.79美元/蒲式耳。不过在2015公历年,芝加哥玉米价格下跌10%,小麦下跌20%,大豆下跌15%。经济学家预计今年农作物的跌势以及剧烈振荡态势还会持续,并且警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将继续带来问题。
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海面温度上升的现象,这种气象带来干旱或者洪涝天气,中断农作物生产。这可能意味着价格上涨,但只是暂时性的,就如同天气变化一样。
CME集团经济学家Erik Norland称,厄尔尼诺可能很快达到峰值,2016年底或2017年初可能转变成强拉尼娜现象,农产品市场人士将密切关注此事,因为这可能加剧价格剧烈振荡态势,提高采购成本。
拉尼娜现象可能造成2016/17年度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天气多雨,而美国中西部天气干燥,损害亚洲、拉丁美洲和美国的农作物产量,并扰动价格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