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麦 » 正文

美农经学家:中国需求前景将决定美国高粱播种面积增长规模

  作者: 来源: 日期:2015-03-12  

  据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农经学家约翰·纽顿撰写的报告称,中国需求成为决定2015年美国高粱播种面积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考虑到中国买家可能重返玉米市场,中国对美国高粱的需求前景不明朗,这意味着美国农户在考虑增加高粱播种面积之前应当三思而后行。

  中国从2013年9月份开始大举进口美国高粱,几乎与此同时,中国海关开始退运大量混有未经批准的MR162转基因成分的美国玉米。自此之后,美国在长达79周的时间段里一直对中国出口高粱,迄今已对华出口超过3.4亿蒲式耳(约860万吨),平均每周约440万蒲式耳(合11.2万吨)。尽管2014年底中国已经取消MIR162玉米进口禁令,但是目前市场预期美国将继续对中国出口高粱。

  美国农业部2015年2月份发布的未来十年农业预测报告显示,由于高粱是玉米的低成本替代品,未来十年中国仍将是主要的高粱进口国。美国农业部预计在截止到2024/25年度的10年里,美国将每年对中国出口大约2.3亿蒲式耳高粱(约合584万吨)。基于以上预测,加上本年度迄今美国高粱出口步伐强劲,美国农业部预计2015年美国高粱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长约40万英亩,达到750万英亩。

  市场给出的价格信号也吸引农户种植高粱。目前在堪萨斯州和德克萨斯州等高粱主产区,陈季高粱和新季高粱价格均高于玉米价格。高粱价格相对走强,加上面临恶劣的天气条件,旱地高粱单产潜力良好,因而在部分地区,高粱的种植吸引力可能大于玉米。

  报告指出,如果中国继续进口高粱,增加高粱播种面积的潜在收益要高于播种玉米。考虑到中国政府在2014年12月份已经批准进口MR162转基因玉米,加上2015/16年度玉米价格可能下跌,这两个因素都可能吸引中国买家重新回到美国玉米市场。由于中国在美国高粱出口中所占份额已经很高,如果中国买家重返玉米市场,那么高粱播种面积增长带来的潜在收益可能不如预期。

  在2013/14年度之前,高粱出口通常占到美国高粱消费总量的38%。目前在中国需求的支持下,出口有望占到2014/15年度高粱消费总量的68%。自进入美国高粱市场采购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主要进口国。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的全球农业贸易数据显示,2013/14年度美国对中国的高粱出口量为1.68亿蒲式耳,占到美国高粱出口总量的80%左右。截止到2015年1月份,2014/15年度美国对中国高粱出口量为1.31亿蒲式耳,占到美国出口总量的90%。美国农业部3月9日发布的周度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3月5日,美国对华高粱出口检验总量达1.75亿蒲式耳,占到同期美国高粱出口总量的92%。基于美国农业部3月5日发布的周度出口销售报告,已销售未装运的高粱为1.5亿蒲式耳,已经装船出口和尚未装运的销售合同总量为3.1亿蒲式耳。由于本年度已经过去近半,部分销售合同可能被取消或者结转到2015/16年度,但是即使如此,美国高粱的销售总量已经比美国农业部的全年预期高出1000万蒲式耳。2015/16年度交货的净销售量也已经高达900万蒲式耳,主要出口目的地仍是中国。

  纽顿在报告里指出,对于中国未来的高粱需求应持谨慎态度。如果不考虑近期中国大举进口美国高粱的因素,1999/2000年度到2012/13年度期间中国一共才进口约120万蒲式耳美国高粱,进口需求并不稳定,仅仅在2000年11月和2008年10月进口高粱。事实上,目前美国高粱出口可能已经出现放慢迹象。最近的周度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止到3月5日的一周,美国高粱出口检验数量只有210万蒲式耳,比一周前减少74%,创下36周来的最低水平。时间将告诉我们该出口数据是异数还是出口即将放慢的迹象。

  如果今年美国农户决定通过增加高粱播种面积来满足预期的出口需求,但是播种过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机会减少,将会孕育一场完美风暴。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粱仍将被消耗,但其价格以及收益要低于目前的预期。高粱既可以作为饲粮使用,也可以用来生产乙醇。但是与玉米相比,高粱在乙醇行业的消费规模依然相对偏低。例如美国农业部2月19日发布的粮食加工及产品报告中称,2014年12月份乙醇行业的高粱用量为160万蒲式耳,比上年同期减少57%,比2014年10月份减少53%。作为对比,2014年12月份乙醇行业的玉米用量高达4.56亿蒲式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对坚持种植玉米的美国农户来说,中国可能重新入市采购美国玉米,意味着2015/16年度美国玉米价格可能有上涨机会。对于仍在计算高粱播种收益的农户来说,关键的问题就是,中国是否还会持续稳定的采购美国高粱。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