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12月份正值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期,接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的窗口期,也临近元旦和春节两节消费旺季,稻谷价格本应平稳运行甚至上涨。但12月11日早籼稻期货1401合约跌停于2363元/吨,12日延续下跌行情,收于2304元/吨。远月1405合约跟跌,11日收低78元/吨,跌幅达3.15%,随后两个交易日,基本在2400元/吨附近波动。究其原因,是稻谷市场回归了供过于求的基本面。
稻谷市场供过于求
2013年的稻谷生产,经历了东北的涝灾、南方地区的干旱,减产预期强烈。但从最终结果看,江西、湖北等受干旱影响的籼稻主产省份,粮食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5%和2.4%。多空因素转换,加剧了稻谷市场的压力。
国内稻谷连续丰收,而现行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导致国内稻价成全球高地,内外差价吸引东南亚大米不断涌入国内市场。海关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国内进口量为187万吨,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1.3%。比例虽小,但叠加在国内丰收之上,就显沉重了。另外,中国与泰国“高铁换大米”计划启航,中国签订进口合同,每年从泰国进口大米120万吨。进口预期强化着国内供应压力,挤压着国内大米加工行业的生存空间。
2013年加工企业大米加工增速明显放缓,10月份加工量为109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93万吨,增速为9%,而上年同期增速为26%。一般来说,新粮上市期是大米加工量快速增加的时期,但从今年的行情看,大米加工增速持续在低水平徘徊,大部分的月份增速在10%以内,南方籼稻企业开工率仅在40%左右。
稻谷收购量大导致库容紧张
截至9月30日,江西、湖南等八个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早籼稻96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0.5%。其中,国有粮食收购企业成为收购的绝对主体。以江西为例,截至8月25日,江西全省共收购早稻355万吨,其中国企收购 305万吨,同比多收170万吨,占收购量的86%。
中晚稻市场收购面临相似的情况,由于仓容紧张以及农户踊跃售粮,中晚籼稻和粳稻收购量同比增长50.2%和53.6%。截至11月30日,湖北、安徽等十四个中晚籼稻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2055万吨,同比增加687万吨;黑龙江、江苏等七个粳稻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粳稻1152万吨,同比增加402万吨。
2013年以来,由于陈粮价低,中央储备粮和省级储备粮均有部分陈粮延迟轮换,使得仓容较满,新粮收购库容紧张。市场价和政策价存在差价,农户新粮交售又非常积极,根据稻谷市场类似历史行情推测,或出现轮换由顺价轮出向清库方向的变化,即由财政兜底轮换亏损,以保障新粮收购库容。倘若如此,可能致现货价格急促式下跌。
稻谷市场展望
在稻谷市场疲弱行情下,收购主体会转而追求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陈粮继续腾库,进而加重陈粮市场的压力。处于稻谷轮换期的早籼稻期货1405合约面临的压力大于1401合约,稻谷相关企业可利用期货1405合约对库存进行保价避险。
与籼稻市场相比,粳稻的基本面略好。一是东北粳稻有140元/吨的外运补贴,南下可以挤压籼稻市场,而籼稻北上或出口的空间基本没有;二是进口低价米是籼米,也接近籼稻消费市场,对籼稻的冲击更大。从以上两个角度看,“粳强籼弱”的格局将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