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玉米的产量,因为受到水灾和风灾的影响,有所降低。”吉林省扶余县新富村村民老赵告诉本报记者,“但是玉米的价格仅有微弱上涨,最高时候涨到过一斤1.2元,最近一段时间又降到了1.1元。”
去年老赵是以1.06元一斤的价格卖掉自家玉米的,但是老赵说今年受灾害天气影响,收成减了五分之一左右,加上化肥、农药、人工这些成本都上涨了,即使在1.2元的价格上他也不太愿意出售,“当时觉得这个价还不能收回成本,就没卖,现在价格一回落,更不愿意卖了。”老赵说。
农业部农产品(000061)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8月底,玉米全国收购均价为2309.7元/吨,较年初的2183.15元/吨上涨5.80%,但9月以来玉米价格开始震荡下滑,10月18日以来,玉米均价持续在2170元/吨左右,较高点回落逾6%。
老赵之所以惜售也与此前市场上热炒玉米价格有关。6月份以来,美国农业部不断发布报告调低美国和世界主要产粮国的玉米和大豆产量,导致国际粮价出现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
受此影响,8月份以来,中国的粮食进口量一再攀升。11月10日,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0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0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2万吨,同比增长5.77%;1-10月累计进口4834万吨,同比增长16.6%。10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9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39万吨,同比增加76.47%,1-10月累计进口64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4.2%。
与大豆和植物油相比,10月份谷物的进口数量堪称飞速,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口谷物及谷物粉11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56万吨,同比增长100%,1-10月累计进口1255万吨,同比增长212.7%。
中国社科院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称,近数月来中国粮食尤其是谷物进口量攀升,与国际粮价的态势基本趋同,不过李国祥表示进口量与中国国内的粮食产量相比,仅占很小的比率,尤其是小麦和稻米这两种大宗粮食作物,中国完全能自给,而且今年粮食产量出现九连增,更没有必要担心国际粮价的涨落会传递到国内。
不过近期美国农业部调整了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产量预期。11月9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玉米单产从10月预估的每英亩122.0蒲式耳上升至每英亩122.3蒲式耳,导致美国玉米产量预估较上月小幅增加。2012-201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计将增加70万吨至83970万吨。受益于季末降雨,美国大豆产量环比大幅提高。美国大豆单产从10月预估值37.8蒲式耳/英亩,上调至39.3蒲式耳/英亩。
该报告出笼之后,全球大豆、玉米和小麦的价格应声下跌,也顺势传递到国内期货和现货市场。
粮食供给增长的同时,需求方面却出现萎靡不振的势态。由于今年二季度以来整个宏观经济低迷,玉米深加工需求不振,深加工企业为控制成本,不愿给出高价收购玉米,收购普遍相对谨慎。吉粮集团扶余县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说,现在该地玉米的收购价格在2130-2150元/吨左右,比全省最高价低50元/吨。这一价格虽然比去年收购底价2200元/吨要低,但由于今年终端玉米深加工产品的价格走低,销量也不理想,因此企业也不敢以这个价格放胆去收。
加工企业不愿收购,而种地的农民待价而沽,造成整体的市场异常清淡。对此李国祥表示,逐步加强农产品信息一体化建设,使购销双方能够有效地衔接,非常有必要。同时,国家在粮食进出口方面,也要有通盘考虑和统筹规划,做到低收高抛,而非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