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首先就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此外,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河南省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连续增产的前提下,如何保持粮食稳定增长势头,成为河南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主力资金流入个股(12/22) 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后悔突发暴涨很可能不期而至 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河南粮食连续增产,增产难度持续加大
“今年冬春连旱,到2月下旬冬小麦返青和5月上旬抽穗的时候,旱情才得到缓解。秋天玉米收获的时候又遭遇连续阴雨天气。但是今年粮食还是取得了丰收,得益于全县96978亩高产田。”河南兰考县农业局副局长孙裕坤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今年兰考县粮食总产达50多万吨,实现了连续七年增产。高产田旱能浇,涝能排,抗灾害的能力比较强,今年全县又新增30000多亩,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中低产田改造任务。
兰考是一个农业县,总人口80万中有68万农业人口,全县耕地面积111.9万亩。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多的地方有四五亩,少的地方只有三四分。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红薯、棉花和花生。“今年玉米减产了。秋季9月份以后下了雨,阴雨持续二十多天,就那样来说,一般收个千把斤还是没啥问题。”孙裕坤介绍。
兰考县是河南豫东地区有一定代表性的农业县。同样,在人多地少、遭遇灾害的情况下,今年河南全省的粮食生产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12月2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河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08.5亿斤,比上年增产21.1亿斤,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占9.7%,首次登上1100亿斤的历史新台阶。其中,秋粮总产量482.2亿斤,首次突破480亿斤;夏粮总产量626.3亿斤。
2011年成为河南省第八个全年粮食产量连续增长的年份,第六个连续超过1000亿斤的年份,也是第一个超过1100亿斤的年份。对此成绩,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表示:“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省粮食年产量交上了1100亿斤的答卷,对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也是个好开端。”
据了解,高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扩大和高产稳产田增加,奠定了今年河南粮食增产的基础。河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冯海清告诉本报记者,“高产田和高产作物对今年全省粮食增产的贡献最大,也是今后粮食增产的基础。”
“1000亿斤到1100亿斤,我省粮食生产连续两年登上两个新台阶。”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表示,眼下建设中原经济区,就是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起点上,继续保粮食成为河南省的头等大事。但是,目前河南省的粮食产量基数已经很高,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种粮效益仍然偏低,气候条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农业防灾减灾压力加大,各种支撑要素已经绷得很紧,要在这样一个高起点上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影响积极性
兰考县城关乡菜农宋宇亮提起今年种的芹菜叫苦不迭。记者11月30日在宋宇亮的菜地里见到他时,他正在为一地的芹菜发愁。“这地里的芹菜我也不要了,反正卖不上价钱,谁想要就薅走吧。”今年宋宇亮种了12亩芹菜,原指望过节前后能挣一笔,但是没料到今年芹菜的价格和去年年底有天壤之别,去年商贩自己到各个大棚里拉菜还1.49元一斤,今年5毛钱一斤都没有人要。
12月1日,在开封市小南门外菜市场,刚买了芹菜的开封市居民叶灵英告诉本报记者,“这两天菜场的芹菜卖到5毛钱一斤,没想到今年这么便宜,我买了5斤多回去拌饺子馅,剩下的腌泡菜。”
叶灵英的话证实了今年芹菜确实贱了,宋宇亮原本想像去年一样赚一把的想法落空了,他现在只想尽快把芹菜处理掉,腾出地方种别的菜。
“农民现在种啥心里都忽悠,看不准。所以就种粮食,粮食啥时候都需要。”兰考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陈玉明告诉本报记者。
但是种粮食也有收益下降的问题,“现在种粮没啥效益,一个是农资不断涨价,特别是化肥,一个是粮价光想往下掉,俺看电视上说全省小麦收益是268块,就是一亩地合268块钱,俺算算俺的是240多块钱,这里包括国家补贴,也算成收入。”开封市郊区王口舌村农民邵林海告诉本报记者,种粮不如外出打工挣得多,村里人都不想种经济作物,想到城里找活干。
“农业税免了以后,农民种地没啥压力了,现在唯一不好的就是农民种粮增产不增收,还不能靠粮食发财。一亩地种小麦、种玉米只能挣千把块钱,实际上老百姓种小麦除去成本一亩能挣240元,种花生等经济类作物收入相对高一些。一年下来,把用工、种子、肥料、农药、机械作业、浇水排灌等等这几个方面大概一算,最后剩不下多少钱了。”陈玉明说。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两年,农民种粮的收益在不断下降,增产不增收已经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收购价格是决定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虽然国家每年都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但是托市价仍然远远低于市场价。与此同时,农民种粮成本正在生产资料价格刚性上涨、劳动力价格一年比一年高的逼迫下节节攀高。
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平均月收入1690元,是种植一亩粮食作物一年收益的2倍以上。大量农民外出务工,造成全国每年3000多万亩耕地撂荒。
“兰考倒没有大面积撂荒这样的情况,因为人多地少,平时地头地边还种东西,所以不会让地白在那儿。但是空心化的情况也很严重,年轻人外出打工,现在都是老人在种地。”孙裕坤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这个农村空心是个大问题,人一走几年,你又不能把他的地收了。年轻人在外头打工心里也不踏实,家里的老人怎么安置都是问题。现在俺县搞城镇化,小村并大村,到2020年要把450个行政村变为171个社区,解决空心化问题。”
破解制约粮食增产的诸多瓶颈
河南省在《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核心区规划》中提出,2020年河南粮食生产目标是达到1300亿斤。为此,河南省计划累计投入3000亿元。
“粮食如何保?已经八连增了还能增多少?”冯海清表示,河南要破解高基点上粮食如何继续增长的问题,关键要从提高农田质量、打造更多的高产稳产田入手。河南现有耕地1.08亿亩,其中粮田8000万亩,“保粮食必须在这8000万亩地里做文章。”冯海清表示,自然灾害是造成河南粮食减产的一大原因。据统计,河南每年因为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粮食高达40亿斤。“在各种灾害之中,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还是旱灾。应该继续加大农田改造力度,建设更多的高产稳产田,提高抗灾能力,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
据了解,河南是我国1988年首批立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省份之一。全省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146亿元,累计改造中低产田4600多万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多亿斤。目前,河南省还有6497万亩中低产田,据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井剑国估算,按照20年左右改造一亩中低产田、平均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7公斤计算,在现有农业生产水平下,河南现有中低产田还可以释放210多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另外,河南的秋粮增产仍有上升空间。”冯海清表示,目前河南的夏粮亩产已经接近极限,平均达到800斤左右,在现有科技水平下增产的空间不是太大,但是秋粮的平均亩产还只有700斤,“挖一挖增长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12月10日,国家粮食局和河南省政府在北京就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个协议提出支持河南发展壮大粮食龙头企业,构建新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要想发展产业,必须有配套的加工企业。兰考现在搞了个万亩莲藕生产基地。农户可以先卖莲藕,莲藕卖不掉送到企业加工成藕粉。这样老百姓就敢放心种植了。”陈玉明说,如果没有加工企业,面积大了以后卖不掉又会烂到地里,老百姓种地就会畏首畏尾。
“促进粮食增产,种子也能帮上忙。”冯海清表示,目前河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基础还较薄弱,农作物种子繁育水平亟待提升。如果能够大面积推广优质粮食品种,还可以进一步释放粮食增产能力。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的秋粮种植中,河南大量推广了高产品种种植,这些高产、稳产品种的推广直接提高了全省秋粮总产水平。
目前,河南省有700多家种子企业,缺乏龙头企业,研发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为改变现状,河南省计划在海南、西北和省内建设三个标准化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5年内建成稳固的玉米、棉花制种基地和油菜种子鉴定基地,打造3至5家种子企业集团,实现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种子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以上,以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支撑粮食生产大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