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DDGS&玉米蛋白粉 » 正文

赖锦盛教授PNAS研究报道玉米胚乳中基因印迹存在广泛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11-28  
     11月23日,赖锦盛教授实验室在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题为 Extensive, clustered parental imprinting of protein-coding and non-coding RNAs in developing maize endosperm 文章,首次报道了玉米胚乳中基因印迹存在的广泛性,在植物中第一次深入地分析了印迹非编码RNA的特征,并对基因印迹的调控机理进行了分析。

    基因印迹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观遗传现象,在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虽然基因印记现象是四十年前在玉米中首先被发现的,然而目前玉米中只有少数几个基因特异的印迹基因被鉴定出来。

    赖锦盛教授实验室系统地分析了玉米授粉后10天正反交胚乳中各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进而准确鉴定出179个印迹基因。研究发现了38个印迹的长非编码RNA,它们在基因间或编码蛋白基因的内含子区域内转录。该实验室还发现,这些印迹基因倾向于以成簇方式出现于基因组中,有一部分印迹基因是紧密相邻的。

    为了研究DNA甲基化对基因印迹的调控作用,赖锦盛教授实验室分析了印迹基因的父、母本位点的甲基化模式。在所分析的印迹的编码蛋白基因和非编码RNA中,发现了21个差异甲基化区域(DMR) ,这说明只有小部分印迹基因是直接受DNA甲基化调控。同时还发现:不管是母本或是父本表达的印迹基因,所有鉴定到的21个差异甲基化区域均表现出母本的去甲基化和父本的过度甲基化。

    本文的实验结果主要由我校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和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张梅、赵海楠和解少俊共同完成。赖锦盛教授是本文的通讯作者。此研究受到我校主持的“973”项目资助。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