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作祟难阻丰收步伐
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郑州强麦主力合约以涨停价收盘,干旱因素主导的脉冲式行情再次上演,7%涨幅的背后则是市场对新年度小麦产量的担忧。面对天气因素的作祟,我们很难想象年初的干旱因素反而造就了本年度小麦良好的生长态势。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对于有便利灌溉条件的农田而言,年初的干旱虽然影响了小麦株高,但也使得今年小麦不再发生倒伏,有利于小麦产量的增加。考察过程中,各地粮食主管部门所提供的产量预估数据也印证了本年度小麦的丰产,我国小麦生产“八连增”格局的基本已经形成。
但在辉煌的背后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粮食生产保持连年增产格局的难度正在加大,异常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正在逐步显现。从异常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来看,其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异常气候将会造成农产品(000061)产量减少,二是异常气候就会使得农产品硬性生产成本增加。两者的叠加将使得农产品价格呈现上涨态势。
从国内农业的生产条件来看,异常气候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提升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强化。目前,在国家政策、科技进步的支撑下,我们虽暂时看不到异常气候对农业生产总量的影响,但异常气候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却正在成为事实,这也是造成小麦产量“八连增”而价格却接连上涨的因素之一。
普麦优麦价格分化依然持续
在考察途中,笔者就国产普麦、优麦市场的分化做了详尽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两者的分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格的形成机制不同,二是价差依然持续加大。就价格形成机制而言,普麦市场依然是国家主导下的“政策市”,而优麦市场则在受制于“政策市”的同时,其正在向“市场市”方向演变。对于两者价格的持续加大,依然受制于自身不同的供需情况。
另外,我们在考察途中注意到,无论是从农民的种植情况来看,还是从育种科研机构的取向来看,强筋优质小麦种植正在呈现扩大趋势,其市场影响力正在加大。对于本年度新麦收购而言,市场参与主体对新麦也是厚此薄彼,优麦备受参与主体青睐,普麦则是受到冷落。两者分化的背后则是优质优价的价值规律在发挥着作用,但另一方面期货价格的引导作用也功不可没。
麦价上涨农民并未增收
小麦产量在增加,小麦价格在上涨,但农民并未增收,令人深思。从我们与田间耕作的农民的交流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的上涨幅度超过了麦价的上涨幅度,这令农民陷入增产、价涨反而不增收的怪圈。在增产不增收的背后,反映的则是商品定价体系的不均等性,也就是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商品的上涨幅度远远高于小麦价格的上涨幅度,农民对此颇有感触。也许受超常规货币因素的冲击会打乱商品定价体系的不均等性,但路途依然漫长。
玉米小麦价格倒挂现象出现
在调研过程中,针对市场存在的玉米和小麦价格倒挂的现象,我们也给予了重点关注。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市场参与主体依然认为供需情况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根本所在。在价格倒挂现象下,我们也注意到其他商品对玉米的替代并不能一步到位,且倒挂现象的出现反映的是一个全局性问题,后市若供需状况得不到改善,其倒挂现象将依然持续。
玉米与小麦价格倒挂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状况的改变,但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何在,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如果这一现象在优麦市场与普麦市场上重演,那么对市场又将影响几何?更何况现在的普麦、优麦市场依然出现了分化迹象,市场主体对两者的认知也在发生改变,后市将如何演绎,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政府扮演“矛盾体”角色
对于国内麦市而言,政府的介入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政府自身扮演的角色则是一个“矛盾体”,为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政府不愿意看到价格下跌。但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城镇居民生活的稳定,政府也不愿意看到价格大幅上涨。政府在同时扮演了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角色后,使得国内麦市形成了所谓的“政策市”,而市场总是不停地在变化。
去年,小麦收购市场出现了抢购现象,今年新麦市场在托市收购预案难以启动的背景下又将以何种方式演绎?调研过程中一采访对象说的话令人深思:“要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抓粮源;要想调控市场,也必须抓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