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国际初级农产品价格问题高官会议日前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闭幕,与会各国及国际机构代表就如何避免国际市场初级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但在如何稳定粮食价格等关键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
去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全球粮食供求失衡加剧,加之投机炒作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全球粮食价格不断上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今年1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达到1990年以来最高水平。4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232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6%,其中谷物价格指数同比增加了71%,创历史新高。面对不断攀升的粮食价格,要求国际社会联手干预粮价的呼声日渐高涨。
立场差异明显
在不断攀升的粮价面前,各国立场有着显著差异,联手干预粮价的提议在会上引发重大争议。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国是粮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反对干预粮价;欧盟致力于稳定居民食品价格水平,因此对高粮价颇有微词。最希望对粮价进行干预的还是需要进口粮食的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粮价上涨对其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压力,导致贫困人口数量激增,甚至造成政治和社会动荡。
面对国际社会要求联手抑制粮价的呼声,阿根廷决定与澳大利亚、南非和巴西等世界主要初级产品出口国组成四国集团,共同协调产业政策,在稳定初级产品价格基础上扩大出口。四国集团认为,国际社会直接干预粮价,将会造成粮价扭曲,打击农业生产国积极性,进而恶化全球粮食供应。农业国扩大投资和生产,才能从根本上稳住粮价,保证全球粮食安全。
阿根廷经济部长阿马多·布杜表示,目前世界经济呈整体回暖趋势,各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消费需求将保持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国际社会应加强政策协调,建立相应机制,鼓励扩大原材料生产和供应,通过扩大供给来稳定初级产品价格。作为世界主要初级产品出口国,四国集团建立有效的磋商和合作机制将对稳定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发挥重要作用。
反对干预有因
有分析认为,巴西和阿根廷等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粮食出口收入为其扩大公共投资提供了必要保障。如果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下跌,将对公共财政收入造成冲击,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稳定,这也是这些国家坚决反对国际社会干预粮价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际粮价持续上涨,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产地的南美地区受益匪浅,地区经济也稳步增长。巴西等一些南美国家认为,过去30年国际粮食价格偏低,使得粮食生产和出口国蒙受损失,但发达国家从未提议要通过集体干预行动使国际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法国农业部长布鲁诺·勒梅尔在会上也反对干预国际粮食价格,认为粮价变动主要还应由市场供需决定。有分析认为,这一表态意味着,世界主要经济大国联手直接干预粮价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