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谷物市场来说,国家的粮食产业政策可以影响甚至主导其价格供求,“政策底”对作物价格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此前国家发改委再度提高小麦主产区2011年生产的白小麦(三等)、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令市场对新年度玉米、水稻收购底价上调预期同样较强。
生产成本上升及现价认可度低,农户惜售心理强
由于“能源短缺”的情况将长期存在,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此外,城市地价快速上涨的传导作用以及大规模租地经营模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地价,从而抬高农产品生产成本。受农资成本、务农成本、农村地价成本上升影响,农产品价格将维持长期上涨趋势。
同时,因经济条件改善以及根据往年经验,农户售粮习惯和心态发生变化,都希望延长售粮时间以争取更多收益。随着信息渠道的不断拓宽,农民对市场行情的敏感度也逐年增加。强烈的惜售心理导致产区粮食市场流通量偏低。
下游消费旺盛,谷物需求逐年增加
养殖业发展,饲料消费将维持高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富含蛋白质的禽畜肉类消费量也大幅增加,间接拉动了饲料需求。在国家冻肉收储等托市政策作用下,养殖效益得到改善,刺激了养殖户补栏存栏意愿,预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饲料消费将整体维持高位。
粮食深加工助推谷物消费。2009/2010榨季,中国食糖减产导致供需缺口出现,在此背景下,替代产品淀粉糖的发展情况就引人注目。由于我国淀粉糖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玉米,因此近期白糖价格的高位运转,将间接推高玉米价格。此外,我国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也已初步形成规模。目前中国玉米深加工行业年加工玉米量达4000万吨左右,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国储库存情况引人关注。从近年国储拍卖的数据推断,目前国储粮食库存吃紧的消息应该属实。鉴于战略性物资储备需要,国储补库的刚性需求将对粮食价格产生正面效应。
粮食趋紧格局难改
气候恶化,全球粮食趋紧格局难改。目前来看,黑海、加拿大、美国等小麦主产区持续不利天气,引发市场对小麦供应的担忧。另外全球大米因需求增幅可能超过供应能力,不排除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此外,我国的强劲粮食需求,可能进一步加剧国际谷物供应偏紧。全球农产品价格在游资炒作下继续走强不可避免。
进口需求对国内谷物价格产生价格传导。据农业部统计,去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玉米约150万吨,创10多年来新高。从当前国内玉米市场的情况来看,随着饲料养殖与深加工行业的规模化发展,进口玉米逐年增量可能成为常态,后期国内外谷物价格联动效应将不断增强。
由于宏观调控对谷物价格压力明显,预计短期内粮食价格难以形成突破,将维持区间振荡。此外,全球经济及政治形势变化,也可能在短期内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但受需求增长、成本推动等因素影响,不排除国内粮食价格出现新一波上涨行情的可能。长期的货币超发加之整个社会成本的全面上升,将推动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甚至呈继续上涨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