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确实影响到粮食的供给,但从全球粮食供求面看仍处于紧平衡格局。
粮食本来是必需品,但在全球资本大鳄的眼中却成了资本逐利的投资品和资本品。这恐怕与作为全球财富标志的美元已经不再是一种硬通货有关。财富标志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它是财富的最终归属;二是它和世界公认的有效结算、支付手段直接挂钩。过去我们都把美元叫硬通货,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和黄金挂钩,并成为世界性结算货币,这意味着他们互为财富标志。2002年以来,美元进入战略性贬值周期,其财富标志地位发生动摇,人们寻找新的投资产品,以保证财富不被湮灭。粮食、石油、贵金属等初级产品便是财富标志新的目标。
特别是本世纪初,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粮食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的联动成为复合的金融体系,扩大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外延和内涵,形成了粮食“金融化”趋势。粮食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从商品属性向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双重并重的转换,粮食安全本质上已转变为“贸易—金融”型的“价格安全”模式。
在全球量化宽松时代,粮食等的金融属性表现得更加突出,粮食作为“白金”已经成为继主权货币、黑金(石油)等新的泛货币化的价值符号,作为普通民众生活必需品的粮食正沦为资本展开盛宴的投资品。粮价基本不是由供求所决定而是由资本和货币所决定,这也是全球粮食供求与往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价格不断飙升的根本原因。
全球粮食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必须将粮食安全与粮食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将粮食产业作为粮食工业去发展,在粮食产、供、销重要领域和环节完善产业链,着手培育现代化、资本化、金融化的粮食龙头企业,完成全局性的关键布点和掌控能力,让政府在粮食危机最关键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调控能力。为此,中国也应该建立有关粮食金融政策、建立粮食产业发展基金、成立粮食投资和粮食储备银行,推进粮食贸易融资、大力发展自己的粮食期货及期权市场,加强国际粮食金融合作等,真正增强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的金融定价权和话语权。(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