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国家公布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三等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5元、93元和93元,分别提高了5元、9元和7元。
10月20日,国家粮油交易中心拿出30万吨国家临时储备菜籽油投放市场,用以平抑食用油市场价格。这是今年以来国家首次在市场上大规模抛售食用油。
一边扬,一边抑,这是为什么?
客观认识粮价上涨
粮价高了吗?不高。粮价不高吗?高了。给出第一个答案的人是简阳市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袁勇。他说,近年来种粮成本大幅增加,除了生产资料外,劳动力更是呈现了迅猛增长的趋势,“以前找人收打一亩水稻只要一百多元,现在要将近四百元。”尽管粮价比往年高了,但仍然赶不上种粮成本增长的步伐。
给出第二个答案的人是南充市金福源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程福安。“粮价一直在涨,涨得我们都有点承担不起了!”
从数据来看,粮价确实已经走到了高位。
“但粮价并没有大起大落,只是保持了一个适度温和的上涨态势。”省农业厅副厅长牟锦毅说,粮食价格的稳步上涨,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国家近年来每年都提高最低粮食保护价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应客观认识当前的粮价,如果为控制CPI而打压粮价是非常不明智的。”省粮食局调控处一负责人表示,尽管当前的粮价相比之前有所增长,但粮价对农民而言仅处于保本的水平,并没有过分高涨。如果一味压低粮价就会影响种粮农民的积极性,造成种植面积减少,反而会引起粮价的爆发性反弹。粮价上涨,并非没有道理。
保供稳价找平衡
民以食为天。
据粮食局调控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影响粮价的因素已不仅仅是供需。在我国粮改之前,粮食市场的稳定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人努力、二是天帮忙,只要政策稳定、风调雨顺,粮价就会平稳。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国内市场关联度越来越高,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影响也越来越大。“太平洋那边一打喷嚏,我们这边也会跟着感冒。”
“因为重要,所以敏感。”一业内人士表示,前段时间的“千年极寒”说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当前食用油的价格,因为极寒天气会造成产量降低,从而带动了价格的上涨。“这种心理预期也是影响粮油价格的重要因素。”——当然,现在的说法是,“千年极寒”是误解和误传。
省粮食局调控处负责人表示,目前粮价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生产成本推动、需求增长拉动、品种结构矛盾方面的原因,也有通胀预期、流动性过剩、国际市场传导、心理预期和资金炒作等方面的原因。
“我们有足够的市场供应,只要稳住了这一条,就有了最根本的‘定海神针’。”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粮食已经连续四年增产,油料已经连续9年增产,具有稳定而又充足的数量。
“保供稳价”,既要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也要保护好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天平两端,要寻找一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