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反应来看,当日强麦期货交易热情高涨,市场关注度增加,持仓成交均放量。而值得注意的是,前期增仓放量暴涨的早籼稻期货在当日却出现减仓跌停现象。市场猜测认为,此轮早籼稻爆炒的投机资金逐渐抽离此市场而转向其他投机机会是当日早稻期货跌停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从收盘后的持仓变化也可以看出,早籼稻以减仓为主,而强麦多为增仓。而前期进入整个商品市场获利的资金比较丰厚,一旦有一个领跌出现,就会引发短期的羊群效应。
近期脱离基本面而发力上涨的农产品,引起各方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各期货交易所监管政策频出,市场得以降温。其中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布的政策公告较多,这主要由于郑商所品种近期备受资金青睐,风险相应提高。而此次政策出台时间集中,力度大,涉及面广,是监管层对于过热的日内交易的一次制度上的调整,主要是为了控制市场过度投机和炒作行为,引导期货市场更加平稳有序的发展。
回顾此轮小麦期货行情的运行,不断创下新高的动作打破了此前保持的区间震荡走势,也点燃了市场参与热情。而行情的主导因素除小麦自身供求关系、国家政策等因素外,其金融属性也得以体现。
2010年国际小麦价格飙涨成为全球农产品价格轮番涌动的导火索,粮食价格金融化属性越发突出。欧美地区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营造了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不仅带来了全球流动性泛滥从而导致全球性通胀压力,而且游资已因利差诱惑而涌入中国,热钱炒作在各个方面不断升温,使中国通胀预期不断加强。而中国国内也有一部分游资,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往往具有数额巨大、来源不确定、集中性强、流动快等特点而于国内的农产品价格尚且是世界价格的“洼地”。有资料表明,2009年时的粮食收购价格,甚至没有超过1997、1998年的水平。“价值洼地”吸引了大量热钱涌入,小麦、棉花、玉米、白糖、早籼稻等农产品期货品种轮番炒作,使得国内期货市场空前火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小麦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供需形势良好。据统计,今年小麦播种面积为3.78亿亩,较上年持平略增,为明年小麦产量奠定了基础。今年麦区冬小麦播种以来,大部分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麦播工作进展基本顺利。截至目前,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已基本完成,南方已由北向南陆续展开。随着霜降的到来,天气变化幅度较大,因而近期冬小麦出苗和幼苗生长情况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为保护农民利益、加强粮食市场调控,2011年将继续施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并且底价继续上调。而当前市场粮源充足,每周市场保证450万吨的托市小麦投放数量。粮食调控政策时刻保持张弛有度。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国家为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胀预期,首次加息后不排除继续推行其他调控措施的可能。宏观经济政策是方向,而粮食政策是手段,国家会合理利用好政策工具使手段为方向服务。
自提价政策公布以来,小麦现货市场整体保持高位稳定,局部小幅走高。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截至10月24日的一周,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016元/吨,比前一周上涨1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99元/吨。按照惯例,四季度小麦需求将逐渐转旺,需求增加将成为推动小麦现货价格上涨的因素。当前,众多制粉企业反映,双节过后经销商面粉采购需求虽暂时减少,但不会影响未来两三个月面粉需求整体增长的局面。而优质麦方面,随着国际麦价的高企以及第四季度的到来,后市优质小麦现货市场的运行值得关注,或将逐步向强麦期价靠拢。
综合来看,小麦的供需形势没有问题,只是在资金占主导作用的市场中,供需并不是主要的价格影响依据。近期市场对于资金的关注度极高,资金动向即是关键。但是市场不会永远火热。由于近期监管政策频出,市场资金已开始频繁换手,震荡风险随之而来。对于农产品期货价格来说,亦不会无所顾忌地一直上涨,其上涨节奏不是简单线性的,当价格涨至一定程度,需求必然受到抑制,最终还是要遵循供需基本规律。因此,在当前高价位的运行阶段,不宜盲目追多,耐心等待资金和价格的短暂休息,大牛市的脚步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