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东北稻谷加工企业产能过剩已较为严重,但一些大型加工企业还在不断上马,中粮、益海嘉里等大型中外粮食企业加快了在东北建设布局,中储粮、吉粮、黑粮以及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也积极建设大型米厂,抢占稻谷加工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在东北新建的企业主要有:黑龙江的佳木斯益海嘉里、哈尔滨益海嘉里、吉林益海嘉里、盘锦益海嘉里、中粮佳木斯、中粮大连、沈阳中稻、黑龙江鹤岗市的万源米业、人和米业、佳玉米业等,中储粮的三河米业也以东北稻谷为原料;在建和规划建设的还有,吉林白城益海嘉里、中粮在吉林开发区建设的30万吨稻谷加工项目。
近两年新上的大型稻谷加工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单厂年加工能力大都在30万吨左右。不仅工艺设备先进,加工精度高,而且还都对稻谷进行了综合开发利用,稻壳发电,稻壳灰生产白炭黑,米糠榨油,有的还从米糠油中提取谷维素、糠蜡、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从米糠粕中提取植酸、肌醇以及膳食纤维等产品。
受上年粳稻收购困难、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许多企业都准备在新的一年里及早动手,加大收购力度,中储粮也需要轮换和补库,尤其东北稻谷加工企业产能严重过剩,今年又将有一批新的大型加工企业投产收稻,激烈的粮源竞争在所难免,这将成为抬高粳稻收购价格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由于种植成本提高,粳稻价格不断走高,农民对粳稻价格预期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待价而售的心理进一步增强,这将与企业想尽快占有粮源形成反差,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稻米市场价格,并可能导致新稻上市后购销量较低,出现僵持局面。
由于稻源竞争激烈,全行业将重新洗牌。一些产能落后、经营不善的企业将要亏损出局;一些实力较差,经营一般的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技术工艺先进、经营管理有特色的企业将站住脚跟,获得发展机遇。经过4~5年调整后,产能与产量达到新的平衡。
今年东北稻谷长势明显好于去年。预计东北三省粳稻产量为2910万吨,比上年增加11.2%。其中,吉林稻谷产量610万吨,比上年增加105万吨;黑龙江稻谷产量1800万吨,比上年增加202万吨;辽宁稻谷产量500万吨,基本与上年持平。由于市场价高于最低收购价,预计东北粳稻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均不能启动,东北粳稻(粳米)入关运费补贴也不会实行。(作者为吉林省粮食经济学会秘书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