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笔者在农村实地考察时看到,每公斤玉米农民可获得1.2元的收入,这个收入当然已经比过去提高,但相比起城市居民购买时付出的5元/公斤,我们可以发现,这其中的大部分与农民无关。笔者认为,这里面显示出结构性问题,目前需要大胆地改革创新,市场上差的不是钱,而是我们的市场结构存在缺陷。
问题的关键症结在于,商业环节中,农民并没有机会参与进来,因而所谓获取商业利益之说便无从谈起。
相比起中国国内农业长期存在散、乱、小等农民无组织问题,日本农协已经做到了提高农户的市场博弈力量及与其他经济体的对话能力,从而改变单个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孤立无助的局面,深得政府的倚重。日本农民通过各种农业组织获得大量商业环节的利益,足够反哺农业。而能不能反哺农业,是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不能傻到看见农民收入少,就给农民发钱的地步,我们必须分析钱是如何流动的。
我们对农业问题的跟踪研究发现,中国农业流通环节的低效与成本高企也是抑制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目前农产品物流市场大致体现如下特征:农产品批发非常散乱;农民对市场的信息把握比较滞后;物流环节过于繁杂,农产品由农户到消费者手中经历层层加价,农产品从田间到消费市场终端,至少要倒手3次。以辣椒为例,海南批发价0.5元/斤,到消费者手中已经3元/斤,其中6倍的差价既不能让农民受益,也不能让消费者受益,只让极少数人得了便宜。
原因在于:其一,目前我国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不到50%,大多经过乡镇和农村的农贸批发市场流通;其二,薄弱的农产品物流措施造成极大浪费,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中间环节损失率高达25%~30%,而国外农产品运输的损耗率只有3%。因此,从战略角度作出结构性调整非常紧迫。
农民增收问题已经是政府挂在嘴边多年的“老问题”,一个拥有9亿多农民的大国,农民的收入跟不上,拉动内需的讨论将沦为空谈。但目前的发展显示,农业的弱势地位依然,农业问题的受重视程度实际在减小。
如果没有规范组织下农民对市场的参与并从中获得实际收益,增收始终是一个无法落实的问题。
(作者为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