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以来,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渐有抬头趋势,而国家对粮食市场的政策调控力度始终有增无减。特别是针对东北国储玉米拍卖情况,相关部门一再对交易细则做出修改,频繁调整对参与拍卖企业的资格认定。细则一方面进一步限制了参与企业的数量、避免了中间环节过多囤粮,显示出政府调控粮价的决心;但另一方面,资格认定的限制使得玉米有效流出减少,加重了市场对于国储玉米库存偏紧的预期。但无论如何,受此影响,8月底至9月份的国储玉米拍卖价格直线回落,创下了今年成交价及成交量的最低水平。
二、供需偏紧,后市有望继续抬升
1.基本面供需平衡趋紧
1)玉米恢复性增产,本年度基本供需平衡
高位运行的期现货价格提振了新年度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据中华粮网统计,2010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达4.71亿亩,同比增加1000万亩,增幅2.2%。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预计2010年中国玉米产量将达到16500万吨,较上年增产950万吨,增幅4.8%。
因新粮即将上市,9月中上旬国内玉米市场呈现出振荡走势。但受成本增加以及陈粮价格高企推动,农户对新年度玉米开秤预期较往年大幅提高。此外,随着国内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预计国内玉米需求仍将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新年度玉米总体供需将出现紧平衡状态。
2)夏粮减产,小麦价格稳中趋升
因夏粮减产及农户高企的价格预期,新麦上市后表现出高开高走的态势,形成了8月份农户惜售、用粮企业停收的对峙局面,小麦期价也进入盘整阶段。进入9月份以来,大中院校陆续开学,中秋、国庆双节对精加工食品的消费上升,市场对面粉的需求开始放大。而生产条件的改善也逐渐改变农民售粮习惯,使往年季节性售粮高峰难以再现。购不足需的市场供应可能推动小麦期价稳中趋升。
3)籼稻低迷走势有望终结
受倒春寒及水灾影响,今年早籼稻减产幅度预计在10%左右。但由于早籼稻在我国粮食市场中所占比例并不高,因而其价格形势主要跟随籼稻、稻谷整体价格趋势而变化。由于市场对大宗商品看涨预期强烈,粮商积极参与收购,中国内地秋粮收购已提前打响。未来早籼稻价格有望跟随相关品种价格,走出小反转行情。
2.天气变化影响新年度作物收成
笔者一直认为,新米上市推迟将加大早霜对稻米产量产生影响的可能性。9月份以来,玉米主产区多次遭受大幅降温天气并出现早霜,对玉米、大豆等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据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自9月下旬开始,吉林省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下降,且降温幅度可达10度以上,北部局部将出现霜冻。在此情况下,预计部分晚熟品种玉米生长将受严重影响,单产下降幅度可能达3%—5%。
3.禽畜存栏率高,饲料消费有一定增长
近来,我国生猪市场调控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猪粮比价连续8周回到6:1的盈利水平之上。养殖效益的改善,以及双节临近猪肉消费增加的预期,刺激和提振了养殖户的存栏补栏心理,使生猪存栏水平触底回升,高企的饲料成本也将成为后期猪价进一步抬升的踏板。
随着双节前后生猪以及肉鸡集中出栏上市,加上后期蛋鸡集中淘汰等因素的影响,预计10月期间禽畜饲料销量将再度下降。但考虑到冷空气对肉类需求的拉动,预计未来饲料消费整体维持高位。
4.国储库存预期悲观,补库动态值得关注
自国储玉米拍卖进行至今,中央储备玉米基本消耗殆尽。鉴于战略性物资储备需要,国储粮食大量轮出之后,必然需要通过补库来化解风险。这将加剧新粮上市后各方对粮源争夺的激烈程度,有可能进一步推高粮价。
三、此消彼长,相关品种你方唱罢我登场
1.金浩茶油被爆致癌,玉米油或将受益
9月初爆出的金浩茶油致癌事件,短期内对整个茶油行业形成毁灭性打击,并正向促进替代品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消费。而基于消费者食品安全观念的提高,玉米油将凭借“更健康、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性价比更好”等特质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2.粮食品种同涨同跌
小麦、玉米、稻谷同属粮食品种,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和替代可能。当品种间价差达到一定幅度时,消费者需求会偏向于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间接带动其价格的上行,使得各品种在一定价差范围出现同涨同跌的局面。
3.白糖表现强劲,助涨玉米价格
蔗糖与淀粉糖是关联发展的产品。目前国内外食糖供应均趋于紧张,全球白糖库存消费比处于近5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白糖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淀粉糖作为食糖的替代品,需求量也会出现明显的增长。
我国淀粉糖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玉米,因此白糖价格的高位运转将间接带动玉米深加工产业的需求,推高玉米价格。
四、外围坚挺,国内进口成本明显抬高
受俄罗斯大旱影响,小麦全球产量大幅下降,小麦最大出口国俄罗斯宣称将粮食出口禁令延至至少明年,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国际小麦价格持续飙升。近3个月来,CBOT小麦价格最大上涨幅度超过80%。
小麦价格的飞速上行促使买家转向作为替代物的玉米等物,推动了CBOT玉米期价的跟涨。同时,USDA9月10日发布的最新农产品供需报告显示,美国玉米单产和总产量均较上月下调,且库存消费比将跌至15年来的低点。受此因素提振,CBOT玉米期价一度触及23个月以来高点。目前11月进口美国玉米成本折算已突破2350元/吨,远高于国内玉米购销价格水平。这意味着在目前国内市场上,进口玉米已无成本优势可言,不仅无法对国内玉米市场形成冲击效应,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国内玉米价格。
综上所述,尽管国家对粮食市场的政策调控力度始终有增无减,但急切变化的交易规则反而引发了市场对于国储库存的担忧。在年度供需偏紧的基础上,粮食价格易涨难跌。考虑到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粮食价格有可能呈现高位振荡局面,后市有进一步上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