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李宁辉:成本刚性增长粮价中长期调控两难

  作者: 来源: 日期:2010-09-08  
     今年上半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市场波澜不断。但中国农科院农业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宁辉认为,粮食价格上涨和绿豆、大蒜、生姜价格波动原因和波动趋势明显不同。

    李宁辉在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采访时表示,中国连续6年粮食大丰收,供需盈余状况一直在不断改善。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成本价格上涨引起的,而不是供需出了问题。推动粮价上涨的成本涉及到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等。

    在与其他产业竞地方面,粮食比较效益偏低,明显不占上风。李宁辉算了一笔账,不管是水稻还是小麦的生产,如果完全按市场原则运行的话,目前价格不具吸引力。粮食1斤价格提高0.1元、0.2元,1亩地也就提升二三百元的收入,出去打工,不到1个月就可以赚回来。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必须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的原因。

    李宁辉说,如果完全按市场经济来算,农民生产粮食的量(Q1)和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的量(Q2)相比,Q2肯定比Q1大多了。如果农民按盈亏平衡点种粮,产量就到Q1那里,满足国家粮食安全需要的产量在Q2,中间的差额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而生产的,这部分粮食具有公共品性质,因此必须对农民进行补贴。

    李宁辉认为,鼓励差额部分的粮食生产,可能有3个选择。

    第一,将粮价提高到足以让农民自愿生产Q2这么多的粮食。不过,在李宁辉看来,这条路行不通。他说,按照目前我们的测算,如果将粮价提到农民满意的程度,国内的粮价应该要比世界最高的价格还要高不少。

    第二,要达到Q2的量,至少要把农民生产的中间差额产量补贴上,但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这个补贴还没有补足,所以现在还是农民在做贡献。

    第三,在给予一定补贴的情况下,通过规模生产,收获规模效益。这样农民可以从市场价格和政府补贴上各获得一部分利益,最后形成的规模利润能够促使农民很愿意生产国家所需的产量,但这个难度非常大。

    也有这样的思路,国家高价收粮,平价售出,农民的利益得到了相应的保证,消费者也不会因为粮价上涨而产生压力。李宁辉表示,这种做法会使整个市场调节、供需信息发生扭曲,国家财力也受不了。

    李宁辉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靠市场。生产方面更多地刺激农业生产,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市场方面采取各种措施、规划和调控,通过各种交易市场,比如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中储粮、国家粮库、一些加工企业等,进行供需之间的调控,使农产品市场的利润分配趋于合理化。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