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全球极端恶劣天气不断登场,人类的农业生产受到直接威胁。特别是小麦出口大国俄罗斯遭遇罕见的高温天气和持续干旱,并造成森林和泥炭地火灾频发,莫斯科城为火灾烟雾笼罩。“焦头烂额”的俄罗斯总理普京8月5日宣布,严重的干旱天气导致俄粮食产量大幅减少,决定从8月15日起至年底暂停小麦、大麦、黑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面粉出口。
禁令一出,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以每蒲式耳(约35.23公升)7.8575美元的涨停价报收,创下23个月以来的新高,并带动玉米期价盘中一度触及13个月以来的高点。
天灾助推粮价
整个7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一度上涨了42%,创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大单月涨幅。欧洲市场小麦价格自6月底以来上涨将近50%,创三十多年来最大单月涨幅。
造成惊人涨幅的主要原因,是天气因素为国际游资提供了炒作空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问题专家张茉楠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访问时指出,金融危机后,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并不很景气,但入夏以来恶劣的天气状况袭击了不少产粮国,对粮食产量减少和粮价上涨的预期增加,国际游资借机推高农产品价格。
气象灾害的轻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粮食的收成、品质优劣和成本高低,其中干旱、低温两大类气象灾害是制约世界粮食稳产增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旱灾粮食损失更占到气象灾害损失总量的60%左右。
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6月以来遭遇百年不遇的持续异常高温干旱天气,主要粮食产区八成农作物枯死,27个联邦主体宣布进入紧急状态,1000多万公顷粮食作物减产甚至绝收。1000万公顷相当于俄罗斯适耕土地的20%。
继8月5日发布出口禁令后,普京9日在政府主席团工作会议上重申,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政府不会很快取消粮食出口禁令,反而可能将禁令延长到2011年。
普京还提到,根据俄罗斯农业部的最新预测,俄今年粮食产量为6000万~6500万吨。这已是农业部第三次下调全年粮食产量预测值。
恶劣天气的袭击对象不止俄罗斯一国。另外一个小麦主要出口国乌克兰数周来也一直遭受酷暑和干旱的煎熬,乌已取消了数单小麦出口合同。消息进一步加剧了对小麦供应紧张的担忧,因为2008年初乌克兰的出口限制曾助推小麦价格飙升至创纪录的水平。
据报道,虽然乌克兰和另一个同样遭受旱灾的主要小麦出口国哈萨克斯坦都表示不会发布出口禁令,但有研究机构指出,俄罗斯可能会要求黑海地区其他谷物生产国效法俄禁止出口的做法,以独占这些国家的谷物供给。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将在俄压力下禁止向独联体以外国家出口,尽管此前哈政府出面否认了这种可能。
炎热和干旱天气也造成德国、英国、波兰、匈牙利和法国北部的小麦产量降低。
加拿大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小麦出口国,这里则是过度的降雨影响了小麦的生产。加拿大小麦局6月初估计,加拿大西部所有小麦播种面积较去年下滑18%,为1971年以来最低。
全球第四大粮食出口国澳大利亚政府则已发布警告称,蝗灾可能威胁今年的粮食收成。据报道,这次蝗灾发源于炎热干燥的昆士兰州,随后向南移动进入澳大利亚的主要粮食产区。
面对疯涨的粮价,恶劣天气对于非粮食出口国来说更可谓“雪上加霜”。例如遭遇80年未遇大洪灾的巴基斯坦,该国西北部是巴基斯坦土地最肥沃地区之一,是甘蔗、玉米、烟草和蔬菜的主要产区,洪水摧毁了几乎所有村庄和农田,破坏灌溉系统,造成严重的食品危机。
与此同时,中国也遭遇了夏粮减产、西南干旱、南北方洪灾等不利因素。
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恩戈齐·奥孔约·伊韦阿拉日前就指出,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遭遇洪水,也增加了食品供应的担忧。
更大的挑战在于,恶劣天气还可能影响某些粮食出口大国今后数月的冬小麦播种工作。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表示,如果俄罗斯等国的旱灾继续肆虐,将威胁冬小麦播种,从而给全球2011年到2012年的小麦供应造成严重影响。
在连续疯涨之后,美国小麦期货8月6日收盘跌停,因市场预计近期涨幅已超出基本面能够支持的上涨幅度,商品基金开始大规模获利抛售。有分析师表示,谷物价格走势超出全球供需基本面能够支持的上涨速度,并表示其他出口商能够弥补俄罗斯小麦作物产量缺口。
但不少市场分析人士仍认为,由于天气始终是一个重要和敏感的的不确定因素,虽然目前全球粮食的供需基本面没有问题,但全球粮食市场的价格总体上将会保持上涨格局。
不会爆发粮食危机
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唤起了人们对2007~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的记忆。当时从玉米到大米的农业大宗商品价格全线上涨并创历史新高,致使海地等国家出现饥荒和骚乱。这一次的“小麦价格风暴”会否造成新一轮全球粮食危机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访问时说,粮食危机重演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两次粮食涨价的背景完全不同。
她分析说,造成2007~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的有三大背景,分别是国际投机资本、美国生物能生产和石油价格的带动。
与上一次粮食危机相比,在金融危机后,特别是近期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出台,对投机有一定震慑作用,投机成分不会像2008年那么大;而美国第二、三代生物能发展已经开始减少对粮食的争夺;世界经济没有强劲复苏,需求不会那么旺盛,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也保持相对平稳。
陈凤英认为,此次粮食市场的价格上涨主要是由天灾引起的,“天灾是最大问题”,但目前对北美和欧洲的粮食和农副产品影响还不是很大,此外,在上一次粮食危机后,非洲的农业投入增加,非洲总体上相对平稳。
恩戈齐·奥孔约·伊韦阿拉日前对媒体表示,上周俄罗斯宣布出口禁令后出现的谷物价格骤升并不构成危机,但警告称食品价格波动加剧将损及较贫困国家。
伊韦阿拉表示,全球食物储备优于2008年,当时食品价格涨至创纪录水准,导致贫困国家出现食品短缺以及相关的社会动荡。
联合国粮农组织也认为,尽管一些主要出口国面临生产问题,但世界小麦市场依然平稳,远远好于2007~2008年度世界粮食危机时的情况,此时尚无理由担心新一轮全球粮食危机的发生。
该组织表示,在连续两年创纪录的高产之后,国际小麦库存得到了足够的补充,足以弥补今年产量减少造成的缺口,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同时,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其他粮食市场的动态也决定了目前不会爆发新的粮食危机。
保障粮食安全
2009年10月16日第29个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警告,自2008年中以来粮价的回落趋势“不应该被视为粮食危机的终结”,因为全球谷物价格仍超出2005年水平63%,最初造成粮食危机的同样因素也依然存在。
这些因素包括:农业生产率低下;许多粮食最不安全国家的人口增长率依然居高不下;水资源和地权问题严重;洪灾和旱灾的发生频率超过长期平均水平;以及对农业研究和发展的投资远远低于专家建议的水平,而且投资目标并非贫困人口最需要的作物。
在本刊记者采访过程中,受访专家也呼吁,全球性的粮食危机目前虽不会重演,但此次极端天气肆虐和全球粮食市场出现“过山车”行情再次提出警示,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张茉楠认为,全球粮食产业未形成很大规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低端制造,靠天吃饭”,粮食生产极易受制于天灾和人为的掌控,不仅无话语权和定价权,产业命脉甚至还被外国资本所控制。
她认为,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粮价面临上涨压力,近两年又出现大量依靠粮食进口的趋势,中国应该警惕粮食依存度问题,完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她呼吁,应力争把国内粮食产业做强做大,完善产业链,提高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程度,建立现代企业和产业制度。
陈凤英指出,有天灾但也有人祸,气候的确在发生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和人的生存,但是相应地也要求各国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的科学发展。中国也应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同时应让农副产品价格有控制地适度增长,这有利于国家的经济转型和调节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粮农组织指出,2008年全球谷物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2.45亿吨,但实现这一增长的是发达国家。在更具吸引力的价格驱动下,发达国家的谷物产量增加了11%,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谷物产量的增幅仅为1.1%,如果不计入中国、印度和巴西的产量,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量实际减少了0.8%。
发达国家能够实现粮食产量的增长同其对农业的高投入不无关系,据统计,2007年富裕国家花费了3650亿美元来扶持农业。例如作为世界小麦主要出口国的澳大利亚,尽管2008年遭遇罕见旱情,小麦产量仍略有增加。能够取得这一成绩是因为对于日趋严重的干旱问题,澳大利亚政府已着手制定更长远的科学战略,比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放弃用水量大的作物种植;依靠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发展那些高品质、低耗水的农作物;补贴农户,保护其种植积极性以及加紧管理灌溉用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