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交易细则,托市交易出库费用是30元/吨,如果一个企业从托市交易中购得小麦后,所需要支付的除了购粮款之外,还包括标准的出库费、到厂的短途运输费和一小部分杂费。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存粮点会人为制造许多刁难出库的办法,而这些‘潜规则’直接导致用粮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这样,从托市拍卖采购的小麦相比市场价格已经没有优势可言。”
这也是中小面企面对过高的小麦价格仍然愿意从市场中收购,而不愿意在托市投放中拿到粮食的原因了。
考验宏调艺术
调控失灵的现实,让人们期待政府在如何驾驭托市调控政策上拿捏好分寸
本来通过小麦专场拍卖来平抑面粉加工企业的小麦采购成本,却未能收到显著成效,多少让政府有些耿耿于怀。可以说,“通过托市粮的交易对市场粮食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功能在实践中大打折扣。上述分析师认为。
不仅这次针对面粉加工企业的专场竞拍会未收到成效,就是在7月26日-7月30日的交易周内,政府根据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了449.9万吨;可是,交易同样冷淡,专场成交22.5万吨,较上周同期减少15万吨;成交均价1878.46元/吨,较上周涨6.41元。成交率仅为5%,为历次最低。其中河南成交量不足10万吨,为近5个月来最低,而安徽成交1.35万吨,为近一年来新低,江苏这一周内无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
为什么导致托市交易沦为“海水”,市场收购成为“火焰”?
申洪源分析同样认为,政策粮交易中,交割出库时存在“潜规则”发生,直接导致采购企业成本提高,在今年新麦收购时市场“抢粮”如此激烈,而托市交易不温不火的原因了。
“这需要有关监管机构能够对政策粮食交易形成长期稳定的监管机制。”申表示。比如,在今年实施的粳稻定向交易中,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同样存在偏差,经过多次对粳稻交易细则的补充修订后,监管机制获得了一定的完善,基本实现了政策效力。
小麦价格宏调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考验的是政府驾驭政策的智慧。
专场小麦交易调控失效,其损失的不仅是调控效率,更为深刻的影响是政府如何把控好托市政策的执行方式与手段。
据介绍,由于今年农民种植成本的提高,在今年小麦收储之前,农民和粮食中介都打出“一元一斤”的呼声。市场预期小麦价格上涨,是导致市场嗅觉敏锐的面粉加工企业在收购新小麦时直接高开,抢购小麦。虽然政府的托市价格也顺应了小麦价格上涨的预期,但是,并未达到农民的期望值,也不被市场所接受。
“政府托市收购小麦,只是一个引导市场价格的信号,政策本身就是要保持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种粮积极性之间的平衡。”申表示。
但是,在激烈的小麦收购大战中,政府利用托市投放的方式平抑粮价,市场交易成效不彰,
托市在市场面前失灵,显然,政府托市以什么方式与手段介入市场,需要再三斟酌。
国际粮价传导预期
国内小麦价格出现“洼地”,抢粮大战的硝烟仍然会再起
事实上,在河南启动托市政策收购小麦之时,在一些欠产地区,今年的小麦托市收购就没有启动,比如河北省。小麦价格的上涨预期太过强烈,当然,国际小麦价格高企,让国内小麦价格成为“洼地”,也推高了小麦价格上涨的预期。
政府启动托市投放的方式平抑小麦价格,正是担心在收购主体多元化背景下推高小麦价格,从而传导推高CPI。来自统计数据显示,粮价每上升1%,CPI会上升0.3%。这就意味着粮价如果继续上升,对CPI的上升会带来压力。
但是,小麦上涨的预期并不是政府托市政策所能抑制的。从激烈抢粮就可以看出市场对小麦价格上涨的预期了,当然,这也是政府的托市政策失灵的内在原因。
6月6日,在2010年粮油供需形势及政策论坛上,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瑞元分析认为,有五个理由证实粮油价格或将继续走高:
一是国家提高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意味着粮价的合理调高。二是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今后农产品的价格将会‘小步快跑,年年会有提高’的说法,意味着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将会不断调整提高。三是随着生物能源的生产与发展,粮油的消耗也将随之增加,最终的结果是必将带动粮油价格攀升。四是CPI上涨等诸多因素将推动粮油价格的上调。五是在国内外粮油需求平衡格局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粮油价格不应下滑。
在国内因素推高小麦价格预期之时,还有外在因素也在加大小麦上涨的预期。8月初,俄罗斯宣布暂停小麦出口。这一消息立即冲击了国际小麦市场。
据了解,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在7月份创下1973年8月以来最大单月涨幅后,再度暴涨至22个月以来的高点。原因正是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遭遇百年一遇的热浪和干旱。这导致国际小麦价格飚涨。
事实上,小麦价格的上涨不仅取决于当前国际粮食的供需结构,而且,由于当前国际市场上流动性非常充裕,在俄罗斯小麦减产的消息影响下,小麦价格受到游资的炒作,也致使小麦价格迅速偏离了正常价格波动幅度。上述分析师表示。
这样,对国内小麦价格的传导肯定会有,那么,抢粮大战硝烟再起,就不会是预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