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停止收购托市小麦后,和刘永奇一起来开封市同乐面粉厂卖粮的人多了起来。同时,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以及一些外资粮食企业在河南的小麦收购也还热火朝天。
小麦收购价格也依然在高位运行。这与往年收购价高开低走的情形很有些不同。
更为不同的是,这是中粮等粮食企业第一年参与收购。新进者改变的不只是中储粮一家垄断的格局,粮食收购战场的游戏规则也正在发生改变。
中储粮的队伍
在整个收粮链条中,像刘永奇这样的经纪人处在最底端,他们负责把粮食从农户手中集中起来,送到当地的粮行、粮库或者加工企业手中,充其量也就是“挣个辛苦钱”。
和这些经纪人相比,那些能够获得中央储备粮“代收代储”资格的经营者,则要轻松许多。河南开封一家粮食贸易公司经理周涛,就是从2006年起一直在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合作,为其从事夏粮的代收代储。
中储粮是中国最大的国有粮食收购、储备企业。据业内专业人士估计,中储粮收购的粮食可占市场中流通的商品粮的70%左右。
据周涛介绍,一般来说,“每收一斤小麦可以获得2.5分的收购费补贴,后期还有3.5分的保管费,总共下来一斤小麦能挣6分钱。”但他觉得今年不太好弄,小麦一直收不上来。往年他那1.5万吨的库容,基本已经收到了6成左右,但现在才1000多吨。
自从2006年实行小麦托市收购以来,周涛一直是中储粮的坚定追随者。想要参与中央储备粮的收购,必须找到相应的挂靠单位。除了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17大直属库、30多个分库、54个直属企业之外,在2010年之前,想要在河南从事中央储备粮收购必须“挂靠”到中储粮名下。
只有取得了挂靠资格,才能从中储粮拿到收购份额,并从农发行拿到政策性贷款。一旦通过了中储粮的审核,基本也就拿到了一份旱涝保收的生意,尤其是在实行托市收购的前两年,“每年弄个300多万不成问题。”
这份诱人的收入,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储粮的“代收代储”队伍。最先和中储粮拉上关系的,自然是以前粮食系统,尤其是国有粮食系统下属的国有粮库,以及各个乡镇所属的粮管所。
“即便在一个体系内部,也会竞争。”据一位熟知内情的人士分析,每一个收储点,为了拿到更多的收购费和保管费,都会尽可能多的收购粮食。
2008年以来,正是在这种驱动力下,河南省当地的粮库数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一个县增加了3亿斤仓容,总仓容已经超过了当地的粮食产量。”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一家国有粮库负责人透露。
多收粮总会是有利可图的。上述粮库负责人举例说,一般建一个简易些的5万吨仓库,也就200多万,只要能收满粮食,不仅可以一年收回成本,还能盈利100多万。在供大于需的情况下,一些私人粮库,为了急于收回成本,甚至开始加价收购,除了贴进去2.5分的收购费外,有的还会把保管费也贴进去一部分。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尽管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分别在6月17日和7月1日口头和书面下达了停止收购的通知,但有的收储点还在偷偷收,“他们的收购价格已经达到了0.99元每斤,基本上不挣钱”。
新入局者
2010年的托市收购企业中,除了中储粮外,还增加了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以及益海嘉里等外资企业。
“华粮在河南还没听说有什么动静,但中粮确实很猛。”河南省开封市粮食系统官员称。
在开封地区,小麦收购基本上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为主,再加上本地的一些面粉加工企业,虽然中粮没有在开封直接设点,但其在周边地市的收购行动,还是对开封的粮食收购产生了影响,“周边的粮价都上去了,开封的也必然跟着涨。”
据该人士透露,为了防止粮源外流,在开封县召开的一次粮食收购协调会上,曾有本地粮食收购企业建议,在开封县通往相邻新乡的黄河大桥上,增派公安、路政、粮食系统人员,设点拦截本地粮食,以防止流向新乡。
新乡是中粮在河南布局的重点区域之一,价格先于开封冲破1元大关。但上述措施最终并未付诸实施,“怕引起卖粮户的过激反应”。
相比之下,中粮在河南南阳与中储粮的竞争可谓短兵相接。在今年的粮食收购中,南阳唐河县的22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自愿”选择了与中粮合作,中储粮的委托收购点在该县仅为3家。目前,中粮在当地的收购小麦达31.6万吨,中储粮为5万吨。
中粮显然也懂得那些粮食经纪人的心思。据前述粮库负责人透露,中粮在临近地市的收购直接把收购费加到了4分,中储粮方面一下子就输掉了1.5分的优势。而在粮食收购中,每提高1分钱,就可以将收购半径扩大100公里,一些粮食经纪人为了0.5分的利润多跑几十里地很正常。
除了中粮和华粮的加入之外,外资企业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跑马圈地”。据周涛透露,像益海嘉里这样的外资企业,也是购粮队伍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一般直接面向大的粮行,看中之后,都是整车往周口拉。”益海嘉里在周口的粮油工业公司,日处理小麦能力2400吨。
“下面县里汇报过这种情况,但在检查的时候,还没碰上过。”开封市粮食局调控科陈俊说。
在中粮、中储粮眼里,益海嘉里集团是一只外来“猛兽”。近几年来,益海嘉里集团一方面通过租赁地方基层国有粮库的仓容,提高自己在粮食流通领域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在加紧投资粮食加工企业的建设,在中国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在此轮收购小麦中,益海嘉里集团在河南目前收购了5万吨。
除了各收购主体的较量,坊间很关心这轮抢粮行动中是否有游资加入。中华粮网信息部研究员郭清保认为,游资卷入小麦收购的可能性不大,现在抢粮的还都是实体企业。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领域利润比较低,需要资金量巨大;另外一方面是游资进入面临政策风险。
发改委方面的一位官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证实,据他们的调查,游资在背后炒作的可能性已被排除。
市场较量
自从托市粮收购政策启动以来,最低收购价正在遭遇最强劲的市场价格冲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粮食行业分析师认为,“按目前的市场行情看,托市价格几乎失去了意义。”
该分析师认为,也许是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在制定今年的托市收购价格只比往年提高了3分钱,“这并不能反映今年小麦在市场中的真正价值。”
6月27-30日,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带队到河南调研夏粮收购工作。据一位参与调研的粮食系统官员透露,此次检查还包括对现有粮食收购体制的调研,“今年放中粮和华粮进来,就是要看看效果,如果经过市场化的竞争,也能达到国家对粮食价格的预期,不排除现有的粮食托市收购体系会有所调整。”
本报从中粮集团方面获悉,去年9月,中粮集团曾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呼吁修改国家粮食临时收储政策的报告。“报告的核心思想就是希望允许中粮等企业参与收储,打破中储粮的独家垄断地位”。
中粮的这一诉求在当年就得以实现,2009年秋,中粮首次参与玉米的政策性收储;2010年,进一步延伸到小麦。
对于中粮参与小麦收储后所引发的抢麦大战,中粮河南分公司一位李姓副总表示,“我们只是市场跟随者,不是主导者。”在他看来,目前小麦还是政策市,无论是新加入央企还是外资,要说能掀起多大影响,目前看还不是太明显。但由此而表现出的一些端倪值得关注,“外资可能会把中国的面粉市场引向很惨烈的竞争境地。”
该李姓副总表示,这种惨烈已经有所体现。在汤阴,和今麦郎面粉厂一墙之隔,益海嘉里建起了未来会超过其一倍规模的厂子。
据其分析认为,“谁掌握了终端,谁就能影响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