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4月29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和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分析5月份气候变化趋势,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会商结果,专家提出狠抓后期防灾减灾、及早做好“双抢”准备等对策措施。
专家建议,在冬小麦仍处在返青拔节期的地区,利用好弱苗施肥补助资金,增施一次拔节孕穗肥,增加小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在冬小麦已进入抽穗扬花期的地区,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加小麦灌浆强度,提高千粒重。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切实做好“干热风”、“烂场雨”防御工作,加强小麦病虫害防治。
据了解,随着近期气温逐渐回升,我国西南、长江流域、黄淮海等地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蚜虫呈快速发展态势。新疆冬小麦也发生了大面积病害,有135万亩冬小麦受灾,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20万亩。农业部进一步强化措施,努力实现“虫口夺粮”,在100个重点县和1000个示范区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带动主要小麦病虫害发生区防治处置达到70%以上。目前,各地已完成防治面积2亿多亩次,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
针对今年小麦生育期推迟、收获期集中,夏收夏播农时季节紧的实际,专家建议及早制定“三夏”工作方案,及早做好“双抢”准备,提前搞好机手培训和机具检修,精心组织好跨区机收,突击抢收抢打,确保夏收颗粒归仓。同时,组织农民及时腾茬夏种,大力推广中早熟玉米品种,确保夏播作物适期播种。
东北、西南应努力加快春播进度。
专家指出,东北地区要利用未来10天气温回升快的有利时机,组织农民全力抢时抢墒播种,最大限度发挥农机作用,加快春播进度,提高春播质量,千方百计落实春播面积。西南地区要抓住旱情缓解的有利条件,抢墒播种,应种尽种,确保种足种满,努力扩大春播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