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粮食品种价格上涨
玉米价格在过去一年成为粮食中的涨价明星。2008年12月,国内玉米滞销,含水量30%的玉米价格低至每斤0.5元,一年后,中华粮网研究员焦善伟对CBN记者表示:“目前华北一带玉米的价格维持在0.8~0.9元之间,在山东有些地区,玉米价格甚至突破每斤1元。”这一价格与去年0.5元的低点相比,价格几乎翻了一倍。
根据北京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资料,大连港玉米平仓价在今年下半年站上每吨1800元的位置,玉米周均价创下10年来最高。
虽然涨幅低于玉米,水稻和小麦的价格走高也很明显。以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公布的东北粳稻拍卖数据为例,9月10日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了国家临时存储粳稻竞价销售交易会,该批次中的2008年收购粳稻成交均价2100元/吨;到了12月10日,2008年收购的粳稻成交均价涨至2412元/吨,每吨价格上涨14.9%。
小麦方面,9月9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的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会上,白小麦成交均价1800元/吨,混合麦成交均价1739元/吨;12月9日,白小麦成交均价1859元/吨,混合麦成交均价1815元/吨,分别上涨3.3%和4.4%。
对于三大粮食品种的价格上涨,业内人士认为并不意外,因为有关政策的出发点就是希望粮价能够稳步上涨,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5月和9月,由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推出的《200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和《2009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相继出台,小麦方面,与2008年相比,白麦每市斤从2008年的0.77元提高至0.87元,红麦、混合麦从每市斤0.72元提高至0.83元;中晚稻方面,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从去年每市斤0.79元涨至0.92元,粳稻最低收购价从去年每市斤0.82元涨至0.95元,小麦和水稻收购价的上涨幅度都在10%以上。
“米袋子”支出增加有限
业内人士认为,在继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基调下,粮食价格还将稳步上升,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表示,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国家将继续加强粮食市场调控,引导市场粮价温和上升。
粮价上升对消费者的“米袋子”影响有限。全国每年消费大米约1.05亿吨,面粉0.56亿吨左右,折合人均每年消费160斤大米、100斤左右面粉。现在特一级面粉的批发价格是每斤约1.25元,标准一等粳米上海、杭州的批发价是1.7~1.85元,也就是每年每人平均在购买大米上的花费是200元,每年在面粉上的花费为170~185元,大米、面粉价格即便上涨10%,每年多支出的费用只有20元左右,对CPI的上升影响有限。
但是焦善伟指出,虽然米、面上的支出费用并不大,要注意的是米、面的产品线非常长,很多食品以米、面为原料,米、面的下游产品一旦上涨,CPI将明显提升。
焦善伟还表示:“国家手中有大量的粮食储备,今年小麦已经收购了4000多万吨,供应充足。”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我国粮食连续六年丰收,库存充裕。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超过4500亿斤,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水平,库存结构也很合理,分布比较均衡,粮食市场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国内粮食价格不会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