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稻谷 » 正文

发改委:秋粮临时收储政策有变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0-26  
     市场传闻已久的秋粮临时收储政策调整的消息得到了官方的确认。国家发改委一位相关官员23日确认,包括发改委、粮食局等相关部门正在就具体方案进行论证。

     国家粮食局系统的一位专家也确认,该局也正就此广泛征求意见。“包括局里的一些领导,最近也到东北专门做过调研。”10月中旬,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奔赴黑龙江,向当地企业、官员和农民征求粮食收购政策的意见和建议。黑龙江省是即将 开展的秋粮临时收储的“主战场”。

    去年秋季,由于经济危机冲击玉米、大豆价格严重下滑,中国政府首次在东北四省区启动了玉米、大豆的最低保护价临时收储政策。这项政策占用了数以千亿计的农发行贷款,同时消耗数十亿中央财政资金进行粮库储备管理。中国政府希望借助这个工具,稳定粮食价格,令农民增收。

    今年,在丰收局面下粮价仍然偏低,临时收储计划将第二次启动。不过,在此之前黑龙江、吉林,以及中粮集团纷纷向中央提交报告,抱怨这项政策扰乱了市场,损害了企业的利益,甚至危及就业和社会稳定。它们要求调整政策使更多人能从中受惠。

     前述发改委官员表示:“东北的秋粮正在等着收储,我们在抓紧推进这件事。”但这其中涉及很多的问题,必须得由国务院决策。他表示,按最乐观的估计新政策“或许能在这个月底公布”。

     多元化

     由于尚未得到最高决策层批准,国家发改委和粮食局的官员都拒绝透露政策修改的具体内容。不过,发改委官员表示:“基本上目前社会上争论的几个焦点,我们的调研报告和草案都有涉及。”前述国家粮食局的专家也透露,目前官方的态度与此前中粮提交的报告“大的方向基本一致”。

    所谓“中粮提交的报告”是指,大约一个月前,中粮集团给国务院提交了一份修改粮食临时收储政策的报告。这家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粮油食品央企希望打破中储粮独家垄断政策性粮食临时收储业务的格局。

    中粮集团总裁助理、生化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岳国君表示,希望分享政策性粮食收储这块大蛋糕。“希望包括中粮在内的加工贸易企业都有机会参与这个行动。”岳国君说,他认为,这样不但可以打破农民卖粮难、政策性收购网点不健全等问题,还可以显著降低托市收购的成本。

    目前中国的政策性粮食收储业务由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简称“中储粮”)独家垄断。粮食收购资金由农发行提供专项贷款,贷款利息、收购仓储物流销售和管理费用由中央财政提供专项补贴。这些粮食所有权属于国家,并长期存储于国家粮库,主要用于中央政府对粮油市场的宏观调控。

    

    但按照中粮集团的设想,获得政策性收购资质的加工贸易企业可以按照政府确定的最低保护价和收购指标入市收购农民的商品粮,由于最低保护价高于市场价而形成的亏损,由政府提供补贴。这些粮食可以直接利用企业的仓储物流加工设施进行加工和存储。

    在岳国君看来,后一种模式由于周转周期较短,资金来源多元,仓储成本较低,因此成本要明显低于中储粮垄断的模式。他测算,前一种模式的收储成本约为410-580元/吨,而后一种则要低的多。“按照去年的情况,只需要国家提供每吨150—200元的补贴,加工企业就完全能参与。”

    在日前东北地区大豆加工企业的一次会议上,企业主们对于这个提议表示支持。他们认为,让企业直接入市执行托市收购,

    可以避免目前“国储库粮满为患、加工企业无米可炊”的尴尬局面。

     去年政府在东北地区收储了725万吨大豆、3000万吨玉米和2250万吨稻谷之后,市场粮源紧张,加工企业原料匮乏普遍停工;而政府在随后试图通过竞拍的方式出售这些库存粮食时,因为定价过高而连遭挫折。

    黑龙江一位国有油脂企业老总认为,如果继续复制去年的收储模式,东北油脂企业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

    前述发改委官员不愿就此发表评论,不过他提醒记者注意,早在今年夏天的油菜籽托市收购中,中国政府已经尝试允许一批国有和民营加工企业参与托市收购,政府提供一定财政补贴,弥补相关成本。

    更加透明

     另一项改革的内容则意图使政府的调控意图和操作方式更加透明。

     这也是中粮集团提交中央政府的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中国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投资者,中粮集团旗下的玉米深加工产能超过千万吨。但是它也是去年托市收购政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岳国君说:“金融危机导致终端产品的价格下降。但国家托市政策又导致原料价格提升。以淀粉为例,我们做淀粉和玉米的差价正常应该在500—700块钱,但是在去年和今年这个价差一度缩小到100块钱,几乎全行业都出现了亏损。”

    不过他并不想把这个责任完全归咎于托市收购政策本身。他认为,托市政策确有必要,但还存在具体操作不够透明等问题,扰乱了市场秩序,冲击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行为。

    

    “春节前推出了两批共计1000万吨收储指标,那时候市场上玉米供给量还是大于需求量,价格并没有明显提升起来。而在春节后,又推出了两批收储指标,总计3000万吨。这一下子彻底打破了东北市场上的供需平衡。”间断发布的政策打乱了加工企业对于市场和成本的预期,不敢入市收购。

     岳国君对记者表示:“我们希望今后的托市政策透明度更高一些。比如说今年计划推出4000万吨的托市计划,每个月托多少,如果能及早谋划并公开政策,让我们企业心里有数,这样我们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入市收购。”

     黑龙江省粮食局的一位官员也透露:“其实早在今年年初,这些问题就已经比较明显,我们综合企业和农民的意见也给政府打过多次报告,国粮局等中央相关部委也多次来调研。” 对此,前述国家发改委的官员明确表示:“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企业和地方政府意见很大,需要尽快做相应的调整。”

    他认为,这项调整对于发改委等宏观调控部门是个新的挑战。“原来我们是一边调控,一边看效果,然后再调控。但是现在 我们在出台托市计划之前需要对全年的市场和供需等情况进行评估,提出一个总的目标。”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