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土斯有粮
预计2020年,我国人口将增至15.0亿,按人均粮食消费量395公斤计算,全国粮食总消费量将达5940.0亿公斤,超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约10%。为此,国务院刚通过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 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到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在现有万亿斤的基础上新增千亿斤。
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1.38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其中质量相对较差的中低产占2/3。
据报道,近年我国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的500个粮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面积642.3万亩,通过推广高产优质高效培技术,获得了平均亩产617Kg,并创造了亩产679Kg的我国万亩小麦单产最高记录,这是十分可喜的消息。
但是,从642.3万亩示范片扩大到全国7.2亿亩耕地,保证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于5940亿公斤,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除农业水利、良种优化外,还要加快沃土工程建设、推广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以培肥地力,改善土质。
土沃才高产
建国以来,由于我国土壤普遍缺氮,为追求高产而限于当时国内条件大量单施氮肥,致使土壤有机质及其它营养元素大量消耗。因而土壤养分逐渐失去平衡,并损害了土壤的生物活性和生态系统,削弱了土壤的综合肥力。
虽然近10年来,我国耕地增施了磷钾肥料农田土壤的肥力有所改进,但是其养分的投入与产出仍存在着不平衡,尤其有机肥投入不足,所以国内农业专家普遍认为,当前粮食产量的核心问题在土壤。现在虽有好的作物品种、好的培养技术、旱涝保收的农田水利条件,但大面积的粮食产量就是上不去,问题就在土壤。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以改良土壤质量。 秸秆还田不仅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物化性质、增加土壤保水能力,还能对土壤补氮,补磷补钾,特别是补钾。
据统计,国内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资源共约6.0亿吨,约占作物总产的60%左右,目前用于还田作肥料的只占50%左右。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理应全部还田。但目前政府正在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凡从事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秸秆干馏等秸秆能源化的生产企业,消耗秸秆量在1万吨/年以上的,中央财政均给予综合性补助。今年还要扩大秸秆固化气化试点范围。对秸秆电厂,国家发改委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给予扶持。
目前,全国有机肥主要资源除农作物秸秆外,禽畜粪便共约7.41亿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力。现正在全国推行的沼气工程是结合当前国情,利用有机肥资源较好的方法。它是通过建设沼气池(罐),利用人畜禽粪便、 生活污水及农业废弃物等入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液、沼渣,用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
平衡合理施用化肥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只要测土配方合理施用化肥,特别是其养分的均衡供应,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所以,合理的施肥量及其均衡养分的精准确定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般根据基础地力估计目标产量,再按照作物每100Kg产量需要养分量计算获得目标产量时所需的总养分量,减去土壤可提供的养分量,则为施肥的养分量,再按不同肥料的利用率作为实际的施肥量。由于土壤提供的养分量和肥料利用率的不准确性,实际施肥量难以精确,因此需要引入生态平衡施肥技术模式加以改进。
鉴于目前我国广大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又以个体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如果能组织化肥生产企业承担测土工作并生产配方复合“套餐”肥料,直供农民施用,这既可保证复合肥质量,又可降低复合肥单位养分成本,还大大地方便农民。
测土配方直接供肥,开发“套餐”复肥
我国大中小型化肥厂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区,大多数企业都有尿素装置或硝铵装置,具有配制“套餐”复合肥的优势。初步设想:这些地区化肥厂利用其尿素装置所产的尿素,一部分尿素按农化服务推荐的配方配以磷肥和钾肥配成复合肥,用作该地 区主要大田作物的基肥,另一部分尿素用作追肥。之所以采用基肥、追肥分施的主要原因是:在我国目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一次性施肥的肥料养分释放难以做到与作物不同时期养分需要同步,而且,目前的缓控释肥价格偏高,难以为大田作物为主的农民所能接受。
近年中海化学公司与海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合作,在海南省启动化肥直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工作后,目前已在海南、广西、吉林建成了3个生产中心,完成测土数据2.2万多个,实现肥料直供46万多吨,示范面积达6.1万亩。示范区域内,水稻、玉米、香蕉等作物平均每亩节肥20%,增产17%。钾肥是当今化肥进一步提高农作物单产和品质的关键。预计2010年我国粮食、蔬菜、果树、经济作物以及工业用途的钾盐总需求量约为1100万吨左右。而2008年我国钾盐产量仅为330万吨(其中青海盐湖工业集团213万吨,其他生产企业117万吨),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需大量进口解决。因此,必须多管齐下采取相应开源节流、增产节约措施。
加快钾盐工程建设步伐。我国钾盐主要产区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盐湖地区,其可溶性钾盐储量为7.91亿吨, 四川、贵州、新疆、陕西、西藏、云南、甘肃等新发现的钾盐板块预测为2.3亿吨(需加深勘探落实),总计可供开采的钾盐资源约为10.21亿吨。
预计到2010年我国钾盐产量可达400万吨。我国钾盐企业应趁当前“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之机,加快国内钾盐工程建 设步伐,尽快将二期、三期工程促上去,同时千方百计挖掘现有生产装置潜力并采取措施克服冬季气候条件进行增产。加强加快国内外钾盐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和进度,加强地质综合勘探寻找地下可溶性钾盐资源。
节约钾肥,避免超施。我国农业专家对近期我国钾肥使用情况分析认为,我国钾肥超施现象比较明显,有很大的节约空间,主要用钾的作物如蔬菜、水果、水稻每年可节约200万吨K2O钾肥。利用难溶性钾资源生产钾肥。为了减少钾肥进口量,除了以上措施外,必须扩大生产钾肥的钾盐资源范围。我国钾长石、海绿石、伊依石等含K2O8%~13%的难溶性钾资源,总储量超过50亿吨(折KCL80亿吨),广泛分布于安徽、内蒙古、新疆、四川、山西、江苏、贵州等省市区。
调整化肥价格,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化肥价格目前尿素主流价格为1850元/吨,每公斤养分相当于4元。而目前磷酸二铵3200元/吨,相当每公斤养分5元,若折合每个P2O5养分则为5.17元,高出尿素的N养分约29.2%。钾肥价格为5500元/吨,相当于每公斤K2O养分9.2元,高出尿素的 N养分130%,很不合理,应进行相应调整。
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尿素目前以无烟煤为原料的尿素企业除要进行节能降耗减排的技术改造外,还要扩大制气原料来源并采用加压连续气化法取代原常压间歇气化法,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争取尿素出厂价格达到每公斤N养分为3元左右。
磷铵鉴于国产硫磺资源有限,除尽量采用冶炼含硫废气制酸外,应恢复发展磺铁矿(硫化铁矿)制酸并以酸渣炼铁以减少部分铁矿进口和降低硫酸成本。 钾肥为了降低我国钾肥对外的依存度,减少不合理的外汇支出,必须加快利用难溶性钾资源生产钾肥的早日实现。
粮食成本与农民增收
根据我国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的500个粮食万亩创建示范片(总面积642.3万亩),通过采用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获得的平均亩产617kg和2009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为1.7元/公斤进行估计,种植小麦的每亩产值为1049元,扣除种子、化肥、农药、农机、水电及人工等费用后,纯收入为611.1元,另外,加上国家各项惠农补贴共约96.9元/亩,总收入为758元。 在有条件的地区,调整作物结构,改种水稻,采用超级稻种,亩产至少700公斤。估计每户农民的种粮年收入约可增至15,393元,人均年收入5,131元。
看来到2020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要达到2008年的两倍,我国每户农民除种植粮食作物外,还须进行养殖业或其它能增收的事业。同时,国家须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和各项惠农种植补贴金额并实现部分农民进城务工,才有希望达到。此外,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还应千方百计增加种植面积,增加非粮食作物生产,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结语
1.我国耕地土壤养分中速效钾含量较低,水溶性钾矿资源很有限,秸秆还田能培肥地力并补钾,势在必行。不应搞秸杆能源化,即不气化、不干馏、不发电。应大力提倡秸秆还田,为秸秆还田让路,促进全面落实。
2.受有机肥养分浓度低、产地分散等客观条件制约,我国不宜搞有机肥产业化,应在其原料产地尽量就地使用。
3.钾肥不能长期依靠进口,耗用大量外汇。除应加强各地质部门对可溶性钾盐矿藏的勘探开发利用外,必须动用国内难溶性钾盐资源(钾长石、海绿石、伊依石等)生产钾肥,以减轻对外依存度。
当前,技术比较成熟,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是用钾长石作水泥原料,既产富钾窑灰钾肥,又提高水泥附加值,还改善排空水泥窑尾气质量。窑灰用于南方酸性水稻土,效果非常好。
4.化肥是当前及今后增产粮食的主要肥料。必须用好测土配方生态平衡施肥技术。生态平衡施肥的目的是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它既能增加产量、降低施肥成本,改善品质,又能改善环境污染和培肥地力。
5.国产和进口的钾肥应进行限价,目前市场价格过高,产粮农民用不起就不用,将影响粮食单产。钾肥价格按养分计应与尿素磷铵看齐。